冰点|冰点特稿第1255期:一位医生种下117只耳朵( 八 )


比起60后的老师 , 80后的师俊莉野心更大 。 她始终认为“没有一台手术是完美的” , 流程、操作、医疗器械都可以优化、再优化 。 以埋入皮肤扩张器的手术为例 , 她希望能做出一个“标准化流程” , 精确到“这一刀切多少厘米”“这口子缝多少针” 。
她的理由是 , “不要让这种手术成为我的‘独门秘籍’ , 而是要让更多医生能学能做”——这样才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
董跃平的儿子出院时 , 拒绝戴上帽子 。 回到家 , 这个从前只在意“鞋子”的少年网购了一大堆“上衣” , 穿上新衣 , 出门见同学 。
“内心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 , 我一度觉得外表缺陷没那么重要了 。 ”李达回忆 , “但当我真正拥有正常的外表以后 , 内心还是不一样了 。 ”
他出院、上班后 , 遇见每一个同事 , 都会指着新耳朵给对方看 。 他第一次把社交媒体账号头像换成了自己的照片 , 他不再“特别恐惧失去爱人” 。 不久前 , 他被升职为“总经理秘书” , 跟随领导出入各种公开场合 。 “以前有活动我也挺积极的 , 但被选中的时候少 。 回过头来看 , 我理解领导的想法 。 ”
他不敢剧烈运动 , “大酒”也不敢喝了 , 小心地保护着耳朵 。
“我的手术刀能触及患者的内心 , 让他们更自信 , 更快乐 , 我是个拿刀的心理医生 。 ”在“拿刀的艺术家”之后 , 郭树忠又给自己想出了一个头衔 。
李达总会想起带着两只耳朵出院的那一天 。 他走出医院大门 , 走到街道上 , 和路人不断擦肩而过 , 但没有任何人看他一眼——那就是他最想要的平凡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卢敏、董跃平、李达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