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让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 二 )


幼儿园|让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
文章图片

教室墙壁用了吸音材料 , 减少混响、噪音等对孩子的影响
在这样的康复教室里 , 小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接受学前教育 , 孩子的学习内容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 , 与普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一样 。 因为听障儿童最终要融合到健听的环境 , 现在不发展这些能力的话 , 进入幼儿园、小学后 , 跟别的孩子相比 , 不光是在听和语言方面存在差距 , 其他方面也会有差距 , 所以康复研究中心在设置课程时 , 以学前教育课程为基础 , 结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 着眼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 让孩子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
康复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会根据每一个听障儿童的听觉和语言水平 ,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和目标 , 通过一对一的针对性教学 , 从听觉、语言、言语、认知、沟通5个方面帮助听障儿童提升聆听和语言能力 , 更好地与人沟通交往 。
那时刚刚戴上助听器的小青还不会听声音 , 更难以理解老师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 小青妈妈告诉采访人员:“孩子还不知道听和说是有关系的 , 别的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 , 小青都要从头开始学 。 ”
她回忆起小青刚来时的样子 。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 老师拿出红色的小蘑菇教孩子们认识红色 。 小青只是呆呆地盯着老师 。 老师发现后便嘱咐我 , 回去要把红色给孩子巩固一下 , 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当中见到的红色的东西 , 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是红色的 。 ”
“孩子最开始都不知道颜色是什么 。 ”小青妈妈对采访人员说 , “那天之后 , 我抱着孩子 , 看到马路上红色的车、墙上红色的画、地上红色的花 , 就指着跟孩子说 , 这个是红色 , 一遍又一遍 。 第三天在路上等车时 , 有红色的车路过 , 她就突然说出了——红色 。 ”小青妈妈顿了一下说:“当时我就哭了 。 ”
幼儿园|让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
文章图片

幼儿园操场上停着的三轮车 , 不远处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开心的做游戏
03
家长也要“成长”
半年多过去了 , 小青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评估结果达到了2.75岁 。 而小青妈妈也成了“半个”康复老师 。
龙江告诉采访人员 , 康复研究中心会集中培训刚来的家长 , 用1个月的时间 , 通过在康复观念、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 让家长们快速“成长”起来 。 康复研究中心还会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家长讲座、沙龙活动;每个月都有班级开放日 , 家长可以进到班级了解老师的教学形式、观察孩子上课的表现以及与老师、小朋友互动的情况;在一对一个别化教学中 , 每周都会安排家长进入训练室与孩子一起上课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还有很多像小青妈妈一样的家长陪在孩子身边进行康复训练 , 康复研究中心的老师有时也会充当家长的“情绪垃圾桶” , 不仅在深夜里给予安慰和鼓励 , 也会不定期组织家长以集体活动或团体辅导的方式疏解压力 。
夜里睡不着时 , 小青妈妈常会拿出小青刚来康复研究中心时的视频和现在的视频 , 比一比看一看 。 “看到孩子进步了 , 心安了不少 。 ”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 我国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数量为13.7万 , 新生儿出生听力缺陷或者听力残疾的发病率为1‰~3‰ , 但随着新生儿听力早期筛查项目的推进 , 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贯彻落实 , 听力残疾群体得到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