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优势病种第十四期青年沙龙——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二 )


1.现代医学临床诊治糖尿病肾脏病 , 中医在疾病的全程均可发挥优势 。 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思想 , 在糖尿病早期阶段 , 中药介入治疗能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 糖尿病出现微血管并发症时 , 中医药控制尿蛋白作用优势明显 。
2.在DKD的不同阶段 , 中西医结合策略不能单纯的解释为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 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 中西医融合汇通 , 如西医的检查手段简单明确 , 对于明确诊断可提供帮助 , 中医对于并发症群的治疗效果极佳 , 所以两者侧重不同 , 优势互补 。
3.临床常用治疗DKD的药物 , 如服用二甲双胍出现的消化系统反应 ,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SGLT-2抑制剂的使用 , 易发生尿路感染等;ACEI/ARB用药时出现AKI , 中医药均有很好的调控作用 。
4.中医众多经典古籍中皆记载了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案 , 后世医家又进行了继承发展 , 其本虚标实的病因病机 , 气阴两虚为本 , 热与瘀为标 , 痰浊、水湿常可并见 , 所及脏腑以肾、脾、肝为主 。
5.目前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多集中于氧化、炎症、衰老、纤维化等方面 , 抗氧化、抑制炎症、对抗衰老、对抗纤维化等都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 近期发现促炎症消散等干预策略 , 也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
6.DKD是遗传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 目前尚不能准确评估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如何寻找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生物学标志物 , 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
7. DKD患者乏力、便秘、自汗等症状常难以缓解 , 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 。
8.中医治疗的特色在于将人作为整体 , 从“人”的角度而不是“病”的角度出发 。 糖尿病肾脏病应用中医药治疗时 , 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与减轻 , 这可能与中医药多靶点发挥效应相关 。
9.中医药治疗方案目前遇到的挑战 , 包括机制不明确、理论难统一、循证证据欠缺、缺少上市中药等 。 因此 , 中医药疗效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和作用机制探索 。
10.中医药发挥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 多学科互相合作是未来防病治病的趋势 , 应用生物信息学、多组学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 整合数据 , 分析潜在的亚组人群 , 有望为DKD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 。
?
刘玉宁教授特邀点评专家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副主任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顾问 , 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肾脏内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继发的肾络病变 。 陈旻教授所谈到的病理分期与我们不谋而合 。 其早期病机要素即王明教授所说的虚和热 。 肾络阴虚热盛则可导致络体胀大而形成“络胀证” 。 临床表现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 。 治以清透郁热、滋阴和络 , 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 中期阴亏及气和壮火食气 , 致使络气亏虚 , 热、痰、瘀结滞肾络而形成“络痹证” 。 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水肿、肌酐清除率下降等 。 可与上方加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品 。 当用虫、藤类药以深搜细剔络邪而疏通络道 。 叶天土强调“络以辛为泄” , 故辛味药也当必选 , 刘宝利教授善用麻黄、附子治本病 , 度其取辛泄之意 。 后期为气阳亏虚 , 络积成形之“络积证” 。 病理上见肾小球硬化 , 可伴间质纤维化 。 治疗重在散结通络 , 合以补虚、清热、化痰、破瘀药 。 自拟补肾化积降浊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