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女性健身图景:掌控身体意味着什么

问题|女性健身图景:掌控身体意味着什么
文章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人们倾向于把训练有素的身体痕迹与某种品质挂钩 , 锻炼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 , 而肥胖就意味着意志力薄弱 。
——————————
冬奥会刚刚过去 。 或许没人想到 , 能和“运动女孩”谷爱凌一起成为热点的 , 还有她的身体——有人说她130斤 , 也有人说她105斤 。 谷爱凌可能并不在意这件事 , 镜头前的她身形紧实 , 大方地表达自己的健身观:“美不是瘦 , 美是有力量 。 ”许多被困在“马甲线”“漫画腿”“天鹅颈”等身材模板中的中国女孩因此受到鼓舞 , 纷纷表示 , 成为谷爱凌式运动女孩的第一步 , 就是“再也不为体重而纠结” 。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 , 上海体育学院熊欢教授和她的团队访谈了近百个健身女性 , 探索运动对女性生活规划、自我认同和审美的影响 。 这项研究被记录在去年出版的《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一书中 。
作者选取了12个中国女性的健身故事 , 她们当中有“暴食-催吐”的肥胖者、留学海外的大学生、离异的中年职业女性 , 也有进城的“打工妹”、备孕的高龄女性等等 。 为了还原健身运动参与者身体叙事的主体性 , 作者选择了口述故事的形式 , 想要为读者呈现出女性真实、鲜活的健身图景 。
我们的身体大多是失控的
你是否计算过 , 自己每天出门需要花多长时间装扮自己?比起男性 , 女性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 。
《凡身之造》认为 , 多数女性会比男性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身体 , 包括但不限于饮食、化妆、服装 。 在女性主义看来 , 这使得女性更专注于自我的修饰 , 对社会的关注减少 , 在与男性的社会竞争中自然而然地退场 。
熊欢认为 , 消费文化和媒介话语建构出一种所谓“理想的身体” , 它强调年轻、苗条、健康 , 目的就是让人感到容貌焦虑、身材焦虑 , 然后迫不及待地加入健身、美容甚至整形的消费行列 。
女性健身热虽然与女性解放运动的深化、女性自我发展的需求有关 , 但熊欢发现 , 在具体的体育实践中 , “女性一方面得到了一种身体的解放 , 但同时也在服从和强化固有的女性身体形象 。 ”
书中的案例S女生 , 就是在网络上对“维密”模特式审美的宣传影响下 , 开始学习拳击 。 她承认自己并不胖 , 但因为喜欢拍照 , “有些角度看上去还是不好看 , 我就觉得自己要练好一点儿 , 再去拍照会不会更好 。 ”
S起初认为拳击是种既有力量又有效的塑形方式 , 但后来 , 这项运动的竞技特点和激烈节奏给她带来了身体上的负担 , 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 “我是真的不喜欢拳击这种形式 。 ”
熊欢认为 , 女性在运动中需要关注自我的感受 。 “一定要找到让你觉得最舒服愉悦的方式 , 才能持续 , 才能形成自我与身体的关系 。 要不然你永远存在抵抗 , 永远会有被规训的感受 。 ”
后来 , S在拳击教练的推荐下接触了瑜伽 , 才发现自己更喜欢这类舒缓的运动 。 尽管在瑜伽教练检查身形时 , 她还是十分介意自己的身材 , “没想到她会说我臀部轻微下垂!我就想 , 之前这一年我不是白练了吗 , 有点怀疑人生了 。 ”
在熊欢看来 , “达到理想的体型”是一场全球性的消费主义陷阱 , 甚至造成了许多厌食症、暴食症和抑郁症的问题 。 书中第一个故事 , 就是一位24岁的“肥胖”女生健身减肥历程的自我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