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作用

一.改善和提高乳品的营养价值 牛乳等哺乳动物的奶是除人乳之外最富营养的食品之一,但食品的营养价值最终还要以人体能够转化利用的程度来决定 。实验证明酸奶进入人体一小时后可吸收90%左右,而鲜牛奶仅能够吸收30%左右,发酵乳制品正是因为乳酸菌的发酵过程而使吸收利用率大大提高,增加营养价值,并且有某些保健特性 。

(1)促进乳糖的消化吸收,克服乳糖不适症: 乳糖在人乳及牛乳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和4.8%,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源,具有很多生理作用 。乳糖只有在乳糖酶的催化下,才能被人体转化吸收,然而遗憾的是在亚非洲特别是我国大约有80%以上的人都因体内缺少乳糖酶,而不同程度的有乳糖不吸收症,即消化器官缺乏乳糖酶,饮用牛奶会引起腹痛、肠胃涨气、腹鸣、腹泻等症状 。作者曾经作为农业部95\'重点攻关专题主持人:“固定化乳糖酶的应用及低乳糖奶制品的开发”对北京市民所做的调查显示,78%的北京市民不同程度的有乳糖不适症,36%的人严重存在乳糖不适症,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奶粉喂养的儿童(因婴儿奶粉配方中添加大量乳清粉以使其乳糖含量接近母乳),反而使小孩不易消化吸收,引起胃肠消化代谢负担,消化不良 。人体肠道内乳糖酶的含量在出生时为最大值,自停止母乳喂养后便开始下降,随年龄增长到成年期仅存10%左右 。当然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及程度依人种和饮食习性而不同 。白人较少,而黑人及亚洲人较多,如果人体肠道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而不能水解所摄入的的乳糖,于是乳糖进入结肠并在肠内发酵,产生有机酸、气体如CO2、氢气、甲烷等,仅有部分氢气能通过肺吸收和排出,大量气体留在肠内而引起腹痛、肠鸣、腹泻、肠胃涨气等不良反应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感觉到自己患有乳制不耐症呢?主要是因为目前乳及乳制品在我们饮食结构中所占数量太少,其症状还不足引起注意 。另外许多人误认为是自己身体不宜喝牛奶,而未意识到这是“乳糖不耐症”,而放弃喝牛奶了,但对长期饮用牛奶的人来说这是足以导致“花钱买罪受”,而引起身体不良反应 。如何克服乳糖不适症呢?食用酸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另一种方法是人为添加乳糖酶以制取低乳糖乳或奶粉,在这里不作详述,如感兴趣可向作者垂询) 。为什么呢?难道酸奶中就没有乳糖了吗?其机理可从乳酸菌本身及乳酸发酵特点分析:酸奶是由特定乳酸菌利用乳中乳糖为能量进行乳糖发酵产生乳酸及付产物而制成 。其反应过程如下:
(2)乳酸发酵转化部分乳糖:乳中乳糖在乳酸细菌酶的催化作用下,先水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然后按同型发酵过程最终分解成乙酸(占代谢反应物的85-98%);但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则进行异型发酵最终生成大量腊酸、乳酸、乙醇、抗菌素等,其中腊酸为主要产物 。随着产酸量的不断增加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乳酸菌发酵只能消耗部分乳糖,一般只有20-30%的乳糖能够发酵,从而就降低了乳糖的含量(酸乳中乳糖为3.5%左右),使乳糖不适症得到缓解 。
(3)乳酸菌酶促进乳糖消化: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家对乳酸菌生物特性研究证明,乳酸菌中带有明显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乳糖酶的一种 。它是一种细胞内酶存在于所有能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内部,加热、冷冻或当 pH〈3.0时会破坏其活性即失活 。酸乳因其酪蛋白,乳酸盐和磷酸钙的存在而形成缓冲作用,能使胃酸的pH 〉3.0,当乳酸菌到达小肠后,由于胆酸的作用使乳酸菌细胞壁破坏而释放出β-半乳糖苷酶,促进人体内乳糖的消化 。实验证明活菌数高的酸牛乳(106个/ml以上)因乳酸菌酶的作用能够至少使50%以上乳糖消化吸收 。但酸乳发酵后如再进行加热处理(延长保质期)或进行冷冻处理,因其仅含微量的细菌酶或失活,其消化乳糖的能力减少3倍以上 。这也正是人们喜欢活菌酸奶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