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11.7%,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四 )


健康照明——光对健康的正向促进作用
如果用错了光 , 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各种伤害 。 那么反过来 , 如果用对了光 , 是不是会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 。
在上一篇文中我们提到 , 2002年 , 人们发现了视网膜内的第三种感光细胞-非视觉感光细胞的存在 , 正是这一发现 , 使光的非视觉效应机制逐渐清晰 , 也为健康照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国内的科研人员 , 已经在健康照明的领域探索了很多年 , 比如 , 同济大学的郝洛西教授 。
视力|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11.7%,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
文章图片

郝洛西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长期致力于光、视觉、颜色、照明设计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 她担任着中国照明学会的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 , 在2018年 , 她还被推选为新一届国际照明委员会的副主席 。
郝洛西教授团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就是人居环境的光健康 。 一个拥有光健康概念的照明环境 , 不仅需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视觉功效 , 还应有针对性地调节使用人群的生理节律 , 进而对其心理情绪起到积极地有效干预 。 她的研究成果“改善情绪及节律的健康光照干预系统” , 就是通过视觉作用与非视觉生物效应 , 去影响视觉认知、主观情绪 , 参与调节人体生理体征、激素分泌、昼夜节律 。 这一成果已经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进行示范性应用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护士的工作性质 , 存在昼夜倒班 , 而医生时常需要长时间做手术 , 白天进手术室晚上出来的情况不鲜见 , 节律紊乱的情况非常普遍 。 郝洛西教授的研究就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光照 , 来协助医护人员身体节律的调整 。
再比如 , 郝洛西教授利用特定光谱、光照强度等多参数的设计 , 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手段 , 对环境中的使用人群进行光照干预 , 抑制或提升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 , 从而去改善睡眠 。 这都是健康照明对人体的正向作用 。
那么 ,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 , 应该怎样实现环境的光健康呢?不同的功能分区下 , 不同的作息阶段内 , 应该怎样去管理灯光?特别是现在智能家居风潮下 , 又是怎样实现对光的智能控制呢?我们会在下一篇文中 , 会做详细的探讨 , 也请您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