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杨阳 孙桂东刚进腊月门|铺地毯、喂麦秆、住进冬暖棚!这里的茶叶一亩能卖20多万( 二 )


随后 , 他又扒开泥土给采访人员展示了一下独家肥料配方 , 这是利用秸秆等制作的土肥料 。 苏正深说 , 这也是当时为何一定要自己承包一片茶园的原因 。 原来收购鲜茶叶的时候 , 最差的鲜叶都给了我们 , 茶农家里一两亩地 , 稍微好点的茶叶自己留着炒了卖 , 把不好的卖给收购商 , 所以做出来的茶叶 , 没有办法控制品质 。
在自己的茶园里 , 他可以实现自己对于理想茶叶的种植 。 农残做到零 , 口感方面也提升了不少 。 茶叶采摘以后 , 口感香韵醇厚 , 而且还耐泡 , 冲泡五六次以后 , 仍然韵味十足 。
茶叶采摘了以后 , 给之前的客户品尝 , 也是饱受好评 。 从腊月开始 , 他们的茶叶就开始采摘 , 制作好的茶叶一斤卖4800元 。
提起大棚茶 , 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增产、催产 。 苏正深说 , 他的种茶理念有很大差别 , 他是用冬暖棚模拟春天的环境 。 白天的温度20多摄氏度 , 到了晚上温度就会降下来 。 他们没有通过提高温度或者使用药物 , 让大棚茶增产 。 恰恰相反 , 他们大棚茶相比于常规大田茶 , 产量并不高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杨阳 孙桂东刚进腊月门|铺地毯、喂麦秆、住进冬暖棚!这里的茶叶一亩能卖20多万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采摘
大棚茶叶优点多品质第一不愁卖
冬暖式大棚茶树种植试点的成功,让苏正深信心倍增 。 2021年一个大棚的一年产量能有两三百斤 , 比大田多一倍不止 。 “有机种植产量本来就不高 , 大田的有机茶一般一年在一百斤上下” 。 苏正深说:“大棚产茶周期很长 , 比大田能多采四个月 , 一年大概六茬” 。
虽然开始营收 , 但是苏正深的投入还没有收回来 , 仍差很多 。
苏正深说 , 目前他有6个冬暖大棚 , 大概20亩地 。 还有普通的大棚20多个 , 60多亩 。 剩下的都是大田茶 。 由于掌握了育苗技术 , 现在成熟的大田茶已经耐冻 , 可以陆续采茶了 。 但是 , 整个茶园前后投入了1500多万 。
“前期成本太高了 , 收回来还要不少时间” , 不够他有信心 , 因为现在茶园已经很稳定了 , “虽然种茶是个裂变 , 但是大型农业收入就是慢 , 种茶的已经倒了一波又一波了 , 我们回本也还得五年左右了” 。
苏正深告诉采访人员 , 我国南方因其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和土壤偏酸性,适合茶叶生长 。 但是多年来,南方茶地施用化肥农药多,一些茶叶口感不如以前了,而在北方一些地区茶叶市场竞争力增强 。 此外,北方茶叶与南方茶叶相比,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更有品质,口感更好 。
苏正深还说,冬暖式大棚茶最大的优点就是上市早,比如春节前的茶叶大部分是秋茶,口感已有所下降,而冬暖式大棚里的茶叶能赶在春节前上市,口感明显比秋茶好 , 让老百姓在新年伊始就能喝到第一壶新茶 。 苏正深还表示 , 现在茶叶有了一大批“粉丝” , 一点不愁销路 , 还没开采早就被订购一空 。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杨阳 孙桂东刚进腊月门|铺地毯、喂麦秆、住进冬暖棚!这里的茶叶一亩能卖20多万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采摘
从船长到茶农 , 将继续坚守初心
2013年 , 在船上漂荡了12年的苏正深从船长的岗位上辞职,选择放下5万元月薪的工作 , 一切回到自己的家乡从零开始 , 放下了船长的荣耀 , 离开了熟悉的领域 , 甘心回到家乡 , 默默的回到青岛做一名茶农 。
从船长到茶农这一角色转变,苏正深没有经历过多少艰难抉择,但外界不解的声音,还是纷至沓来 。 “其实我也很不理解,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做呢?”苏正深说,“有的人觉得我这个年纪,不应该过这种生活 。 那我想问问,这个年纪应该过什么生活呢?”面对着质疑 , 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上种茶这条路 。 苏正深说道:“让身边人喝上最高品质的茶叶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 将一直不忘初心 , 专心做茶 。 ”他还表示 , 未来还会引进更多的南方品种 , 提高种植有机标准 , 让大家都能喝到放心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