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特稿|奥密克戎考验已筑防线?国内疫苗接种还有两大短板

“面对疫情 , 我们不能完完全全从书本出发、从理论出发 , 要考虑一线实情 , 在实践中逐步去调整 。 ”近日 ,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采访时如是表示 。 谈起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 , 他认为这样的思路更为重要 , “墨守成规很有可能就跑不过病毒 , 在它面前只会一败涂地 。 ”
奥密克戎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的确是前所未有的 。 3月22日下午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慎终如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 , 3月1-21日 , 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 , 波及28个省 。 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 , 3月1-21日 , 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 , 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均超过1000例 , 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 , 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
总体来看 ,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 , 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 。 3月21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已派出督察组赴10个省开展督查工作 , 查漏洞、补短板 , 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落实整改 。
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日前参加的“新冠防疫新进展高峰论坛”上 ,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谈到 , “事实上 , 这一波奥密克戎毒株在上海或者全国各地都是以BA.2(亚谱系)为主 , 传播速度是非常之快 , 也出现了防疫早期的一些经验 , 就是在德尔塔株当中的这些经验 , 现在感觉到困难 。 ”
他表示 , 其近期最大的一个体会是 , “你感觉到很难跑得过(奥密克戎) , 所以在非药物干预的措施方面 , 肯定就要采取更加严厉的一些措施 。 ”
当前这波疫情还处于发生发展的初级阶段
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的病例样本中发现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此前报道 , 今年的1月7日 , 首次报告发现奥密克戎的团队 , 即南非柳叶刀实验室、博茨瓦纳-哈佛艾滋病研究所伙伴关系等研究团队 , 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文描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在南非被鉴定的经过以及早期的快速传播 。
研究团队提到 , 从2021年11月中旬开始 , 南非经济中心豪登省的COVID-19病例迅速增加 。 病例数和检测阳性率的上升首先在豪登省北部城市茨瓦内(比勒陀利亚)发现 。 同时 , 病例的增加伴随着赛默飞世尔TaqPath检测试剂盒中S基因靶基因失效(SGTF)频率的增加 。 自此 , 奥密克戎主导了南非的第四波疫情 。
疫情|特稿|奥密克戎考验已筑防线?国内疫苗接种还有两大短板
文章图片

奥密克戎变异株检测发现 。
这一变异株从何而来?金冬雁在上述论坛中表示 , 病毒的变异充满着不确定性 , “奥密克戎到底从哪里来?现在还是一个谜 。 ”他进一步提到 , 目前的研究显示 , 奥密克戎并不是从近2年多来疫情中占优势的任何一种毒株演化而来 , 对其来源目前有三种假说 。
第一 , 可能来源于包括艾滋病患者在内的有免疫缺损的病人;第二 , 来自于一种尚未发现的动物;第三 , 或者在另一个国家 , 这个国家基本上近两年多来可能都没怎么测过序列 , 导致大家忽略 。 “其中比较大的可能性还是来源于有免疫缺损的病人 , 因为免疫缺损病人会集聚各种突变株 , 这是已经通过实验证明的 。 ”
金冬雁进一步解释 , 有研究显示 , 在免疫缺损病人身上 , 新冠病毒可以形成持续性感染 , “180天都在感染之中 ,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测序 , 就发现我们现在这些VOC(关切变异株)中经常发现的突变都可以在免疫缺损的病人身上找到 。 所以也说明了 , 可能在一些免疫缺损的病人里面 , 他们长期持续性感染 , 然后病毒不断地复制 ,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