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薪火相传授技艺

家传|薪火相传授技艺
文章图片

3月23日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第14代学术传承人郑日新(左三)指导青年医师开方下药 。
“鼾眠患儿常伴有鼻塞流涕、盗汗、便秘、纳呆诸多兼症 。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 临证用药尤要注意 。 ”3月23日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第14代学术传承人郑日新教授指导青年医师开方下药时说道 。 门诊里、病房中、传承工作室 , 年逾古稀的郑日新没有停下休息的脚步 , 秉承“一腔浑是活人心”的家传医风 , 教泽后学 , 医惠百姓 。
“一腔浑是活人心”是清乾隆年间徽州歙县“南园喉科”名医郑梅涧“处方起首章”铭文内容 。 作为郑氏喉科的代表性医家 , 他激励着后人要本着“仁爱”“救人”的理念 , 关爱生命、尊重人格、济世活人、救死扶伤 。 1952年 , 出身于歙县中医世家的郑日新 , 自幼耳闻目濡中医药 , 20世纪60年代 , 他跟随伯父郑景岐来到安徽中医学院 , 为其日后立志中医 , 奠定了重要基础 。 1968年 , 郑日新作为知青下放到缺医少药的农村 。 因幼承庭训 , 怀着传承家传医学的责任及对中医的兴趣 , 自学《药性歌括四百味》、《辨证施治》、《赤脚医生手册》等书 , 凭籍自学和家伯郑景岐的传授 , 成为了当时的赤脚医生 。 “一根针、一把草” , 淳朴的乡村坚定了郑日新习医行医的信念 。
寒来暑往 , 从乡村医生到后来中医学院系统学习 , 从跟随伯父郑景岐接受家传医学到多位名医、国医大师的的师承式教育 , 造就了郑日新 , 成为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奠定了其在中医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地位 。 他主编《新安医学精华系列丛书·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 参研中药三类新药的“慢咽宁袋泡剂”获卫生部新药证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郑日新带领团队在省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新药‘新安鼻渊方’研发”中 , 完成制剂、药理、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 , 主持研发的“新安医学临证指导系统耳鼻喉科数据库”更为临床医生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中提供内容检索和知识参考 。
新安郑氏家传医学在500年的医疗实践中 , 撰写了较为丰富的医学著述 , 现今幸存医学著述25种 , 医案7种 , 内容涉及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咽喉口齿唇舌病、内科、儿科疾病 。 郑氏喉科2012年被遴选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 , 2019年再次入选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单位 , 郑日新教授也遴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 , 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
薪火相传、孜孜不倦 。 在郑日新的带领下 , 安徽新安医学郑氏喉科流派工作室团队成员超过40人 , 弟子遍布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 面对年轻医生 , 郑日新总会说起先人的一段教诲:“行医最重要的是讲医德 。 过去学医 , 临出徒老师总要送两件东西 , 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 , 就是要提醒后人切莫忘掉医生的本分 , 为病人治病 , 要不分昼夜 , 闻风而动 , 冒雨而行 。 ”(采访人员程兆摄影报道)
家传|薪火相传授技艺
文章图片

3月23日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病房 , 郑日新为住院病人把脉问诊 。
家传|薪火相传授技艺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