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怡|有人开店月入百万,中国5亿人的刚需,撑起千亿运动康复蓝海市场

孙晓怡|有人开店月入百万,中国5亿人的刚需,撑起千亿运动康复蓝海市场
文章图片

运动康复创业高度依赖技术专家跟运营团队 。
作者丨吴中雪
编辑丨及轶嵘
头图丨摄图网
如果不是因为2016年一次跑步受伤 , 蒋沛可能没想到自己会进入运动康复这个行业 。
蒋沛是南京的一个资深的跑步爱好者 , 经常活跃在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越野赛里 。 那次跑步受伤后 , 他跑了多家三甲医院 , 医生告诉他疼痛就是发炎了 , 就要休息 。
蒋沛休息了大概20来天 , 疼痛是减轻了 , 但是一跑步又开始疼 。 他还去过中医推拿、按摩针灸 , 也没有解决问题 。 “非常苦恼 。 ”蒋沛告诉创业邦 。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 , 朋友告诉他可以去一家运动康复机构看看 。 那次体验用他的话说“是对认知的颠覆” 。 康复医生观察评估了30-40分钟 , 告诉他怎么样做康复训练 。 他回去照着做了差不多半个月 , 疼痛基本消除了 。
这是让蒋沛至今觉得“很神奇”的一次体验 。 从事户外连锁多年的他敏感地发现:中国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 , 运动康复在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 。 他和朋友迅速展开调研 , 很快决定成立一家运动康复品牌 。
“那个时候国内像模像样、比较规范的康复机构 , 可能一个巴掌就数过来了 。 ”蒋沛回忆道 。
如果从2012年国内第一家运动康复诊所诞生算起 , 中国运动康复(说明:这里的“运动康复”指的是民营康复门诊/诊所)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 。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 到2025年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 , 约为5亿人 。 而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在10%-20% , 背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 也因此运动康复被视为“下一个医疗服务金矿” 。
然而 , 由于大众认知不足、市场良莠不齐及资本的谨慎 , 这个千亿级蓝海市场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
在长岭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晓冬看来 , 整个运动康复行业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阶段 。 首先 , 创造优质供给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 , 有比较高的门槛;第二 , 把优质供给的量逐渐提升 , 去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 需要有优秀的医生、康复师 , 需要成熟的管理体系 , 这些都需要时间 。
前不久伴随北京冬奥会的热度 , 一则“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话题把运动医学与康复推到了数亿普通大众面前 , 也把行业关注热度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 “一次冬奥会 , 抵得上我们一年的市场教育 。 ”有业内人士感慨 。
刚需又急缺 , 运动康复赛道等风来 。
孙晓怡|有人开店月入百万,中国5亿人的刚需,撑起千亿运动康复蓝海市场
文章图片

“悄悄”崛起的新赛道
律师出身的孙晓怡 , 跨界从事过多个行业 , 医美、口腔诊所 , 游戏公司 。 2014年 , 丈夫骑自行车出了车祸 , 由于手术做完后没有及时康复 , 右手成了“爪形手”、基本功能受阻 。
孙晓怡当时找了不下30个骨科医生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骨科医生叶庭均博士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告诉她 , 康复和手术一样重要 。
骨科手术在国内已经很成熟了 , 但是由于受“伤筋动骨一百天”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 很多患者缺少康复 , 导致很难恢复其原有的状态 。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患者虽然骨头长好了 , 但是因为没有及时康复 , 造成关节和软组织粘连 , 无法伸屈自如 , 反而会影响正常生活 。 甚至有些传统的骨科医生没有和国际接轨 , 认为手术完骨头接好了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