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鼻咽癌,您了解多少?

一、鼻咽癌简介
鼻咽癌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 。男性居多 , 约为女性的两倍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 大多在30-50岁之间 。
国内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 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市和广西省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 , 向周围逐渐降低 。
因鼻咽部位置隐蔽 , 早期症状复杂 , 故容易误诊和漏诊 。同时鼻咽癌具有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 , 却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颅神经转移的特点 。

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 , 手术及化疗为辅的方式进行治疗 。
病因: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 , 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1、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 。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
2)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见于黄种人 , 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 , 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 , 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
3)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 , 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 , 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 。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
4)易感基因:近年来 ,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 鼻咽癌肿瘤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号染色体 , 在鼻咽癌肿瘤细胞中发现多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区(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肿瘤抑癌基因的变异 。
2、病毒感染: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建立了一株可以传代的淋巴母细胞株 。电镜下可见疱疹型病毒颗粒 。由于它具有与疱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员不同的特性 , 故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 , 即EB病毒 。
从鼻咽癌组织中可分离出带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 , 少数在电镜下可见病毒颗粒 。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EB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和监测 ,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估计预后和随访监控的指标 。
除EB病毒外 , 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等 , 也被认为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3、环境因素:
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 , 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 。反之 , 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 , 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 。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对于鼻咽癌,您了解多少?】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 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 , 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 。另外 , 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 。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 。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 , 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 。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
某些微量元素 , 如镍等在环境中含量超标 , 也有可能诱发鼻咽癌 。
CT扫描(A、B)示鼻咽腔明显狭窄 , 鼻咽左侧壁及后壁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 , 左侧咽隐窝消失 , 双侧颈动脉鞘区、颈静脉后方可见肿大淋巴结 , 平扫(C、D)呈等密度(↑) , 增强(E、F)后淋巴结转移与颈部血管分界清楚(↑) 。
二、临床表现
1、原发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