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虎|帕金森不可“帕”,全程管理很重要( 二 )


帕金森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 疫情之下 , 许多患者不愿意或者害怕到医院就诊 , 于是自己在家调整药物剂量 。 王丽娟表示 , 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 “有的老人家觉得自己的药量不够了 , 就自己加药 , 一天吃二到三次的药加到一天四五次 , 一开始可能病情会有所改善 , 但时间一长病情就会恶化 , 比如因为抖动加剧 , 舌系带出现磨破、感染 , 甚至人会跌倒;而有的患者担心自己老是吃药 , 会不会上瘾、有副作用 , 有时觉得自己症状好转了就停药 , 这可能会导致恶性撤药综合征 。 ”王丽娟认为 , 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出现 , 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有密切的关系,“其实疫情期间 , 医院的疫情防控措施很严密 , 前来就诊是比较安全的 。 帕金森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 , 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调整药量 。 ”
帕金森病无法治愈 , 全程管理才能长期获益
综合治疗、多学科治疗模式、全程管理是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 由于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只能改善症状 , 而无法阻止病情的发展 , 更无法治愈 , 因此 , 帕金森病强调全程管理 , 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全程管理包括前驱期帕金森病风险预测 , 以及疾病病程各个阶段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的改善 。
在疾病早期阶段 , 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对药物反应较好 , 遵医嘱规律按时服药能够缓解症状 , 因此 , 这段时间也称为“用药蜜月期” 。 随着疾病发展 , 到了中晚期阶段 , 患者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断凋亡 , 对药物的需求量增大 , 运动症状也明显加重 , 甚至出现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 治疗更为复杂 。
张玉虎|帕金森不可“帕”,全程管理很重要
文章图片

据王丽敏介绍 , 帕金森病以药物治疗为主 , 而神经调控也是重要方法 , 经颅磁刺激就是一种无创的体外神经调控技术 。 “这种方法对于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 , 尤其是对于患者的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等 , 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 研究也证明它的安全性 。 ”王丽敏表示 。
由于经颅磁刺激需要选择治疗靶点、设定合适参数等专业性的操作 , 目前只能在专业医院进行 , 还无法实现居家治疗 。 “经颅磁需要在磁场作用下进行 , 如果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者颅内有金属物体 , 就不能用这种方法 。 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前 , 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合理评估 。 ”王丽敏说 。
创伤小、效果佳、有医保 , DBS手术备受青睐
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 ,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BS)也是神经调控的手段之一 , 俗称“脑起搏器” 。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聂坤博士介绍 , DBS手术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 , 可以实现中晚期患者治疗的第二次“蜜月期” 。 目前 , 全球已有超过14万名患者受益于DBS疗法 , 我国也有超过1万名患者使用该疗法 。 DBS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 , 比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 , 也能有效治疗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 由于DBS具有手术风险低、微创、可调控、可逆、并发症少等优势 , 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与患者的青睐 。
张玉虎|帕金森不可“帕”,全程管理很重要
文章图片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聂坤博士
聂坤表示 , DBS手术治疗有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是手术时机 , 一般我们要求病程至少4年到5年的患者 , 过了药物蜜月期、出现了运动并发症 , 原则上要求年纪小于75岁 , 才能进行这项手术 , 若患者身体状态良好 , 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 ;第二是术前评估 , 我们需要全面、严格评估患者的适应症、禁忌症、可能疗效与风险等;第三是手术过程中最佳靶点的选择 ,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定位不同的靶点;第四是术后程控 , 脑起搏器相当于一个电子药物 , 还需要调整合适参数;最后是需与药物联合治疗 , 才能保证DBS手术的良好效果 。 ”据悉 , 目前DBS已经纳入医保 , 这对于很多帕金森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