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预防管理两手抓 糖尿病可防可治

【专家档案】陈莉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贴专家 , 突出贡献专家 , 海河学者 , 天津名医 , 天津高校领军人才 。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院长 , 中华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 , 天津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
本期《名医讲堂》 , 我们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教授 。 陈莉明教授介绍 ,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上升至12.8% , 居全球首位 。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 并且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会转变为糖尿病患者 。 高血糖状态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 , 极大影响糖友的生活质量 。 但通过正确预防、科学管理 ,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治疗甚至缓解的 。
“高危人群”提前干预
哪些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预防呢?陈莉明指出 , 对于成年人来说 ,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 , 就属于高危人群 , 危险因素越多 , 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 。 这些因素包括:
年龄≥40岁 。 有糖尿病前期史 。 超重或者肥胖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或者缺乏体力活动的人 。 家族史 。 曾被诊断过妊娠糖尿病或者曾经生产过体重超过4公斤宝宝的妇女 。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 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例如黑棘皮病者 。 有高血压史 , 或者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 血脂异常 , 或者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 有冠心病史 。 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例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泼尼松等) 。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 , 超重或者肥胖的小朋友同时合并下列任何一项危险因素 , 则认为是高危人群: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 家族史 。 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 。
对于成人糖尿病高危人群 , 越早开始筛查越好 ,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的 , 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初次筛查异常者 , 应当考虑更频繁的检测 。 60岁以上人群 , 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 适合从10岁开始 , 但是青春期提前的小朋友推荐从青春期开始 。
筛查方法为两点法 , 需要到正规医院喝标准的葡萄糖水 , 做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 。
糖尿病早期症状注意识别
糖尿病得到诊断和治疗 , 是可以拥有美好健康生活的 。 但目前糖尿病流行病学存在一个“半数理论” , 即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在被诊断的人群中 , 有一半人没有接受治疗;在治疗的患者中 , 有一半人治疗没有达标 。
对于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的人群来说 , 识别糖尿病早期症状很重要 。 如果出现消瘦、饥饿、多尿、多饮、多食、下一餐前非常饿 , 视力下降等 , 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 , 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 在定期体检中 , 如果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异常 , 都要提高警惕 , 尽快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复查 , 以免延误病情 。
2型糖尿病可“缓解”
除了提前干预、及时识别早期征兆外 , 确诊患上糖尿病后 , 只要规范治疗、科学管理 , 2型糖尿病也是可以缓解的 。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 。 传统观点认为 , 2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患 , 然而当前很多证据支持2型糖尿病是可以缓解的疾病 。 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均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 。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是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缓解 。 药物治疗主要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 迅速有效控制高血糖 , 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糖尿病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