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文章图片
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文章图片
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
文章图片
芦南村联动温室大棚相公庄街道小康村正在给村民分红 。 芦南村温室大棚内的蔬菜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
会报告中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稳步推进‘三变’改革” , 这对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 去年以来 , 济南市各区县先行先试蹚路子、因村制宜强产业 , 共建共享促增收 , 为农民干事创业增财气、强底气、鼓志气 , 促进基层党建引领有抓手、盘活资源有门路 , “门口”就业渠道多 , 有力促进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 , 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
的“三变”改革典型经验 , 为打造乡
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一村一品出特色家门口增收渠道多】闯出新路 。 破壳从无到有 , ﹃走南闯北﹄选对一种果品
4月13日 , 在位于商河县殷巷镇殷巷村的四杨庄园里 , 工人们正在一片桃树林中不断穿梭忙碌着 , 像这样的场景在有着丰富林果资源的殷巷镇 , 只是一个缩影 。 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军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一大片的桃树不仅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革 , 也让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 。
作为林果大镇 , 殷巷镇种植果树总面积超过6000亩 , 仅果树种植标准化基地就有25处 。 也正因如此 , 殷巷村这个曾经的“无果村”小村庄 , 通过“三变”改革 , 一下翻身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林果业发展示范点 。
张广军说 , 在他的记忆里 , 除了种地 , 朴实的殷巷村人似乎找不到什么新出路 。 但一块叫做“十里桃园”的试验田却为村民们指明了方向 。
2015年底 , 张广军在年底的村支部大会上提出发展林果业的倡导 。 万事开头难 , 对于从未种植过果树的殷巷村人来说 , 迈出这一步 , 似乎显得尤为困难 。 张广军说:“当时没有经验借鉴 , 也没有模式照搬 , 我们就只能靠自己去一点一点地尝试 。 ”
2016年 , 殷巷村村内的60余亩闲散土地被统一规划 , 建设了“十里桃园”试验田 。 这片被分包给10位农户的试验田 , 由村“两委”牵头 , 统一管理 。 张广军回忆 , 当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品种 , 他跑遍了山东省 , 哪里的林果做得好 , 他就跑到哪里去学习、取经 。 最后一种被称作“映霜红”的冬桃品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 “映霜红”冬桃在殷巷村“安了家” 。
亩产千斤 , 总收益破百万 。 就这样 , 殷巷村的“十里桃园”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 “十里桃园”试验田的成功 , 让村民们打消了顾虑 , 也让殷巷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
2018年 , 殷巷村掀起了果园合作社入股热潮 。 村民们除了依靠出资入股 , 自家的土地也成了合作社的重要入股方式 。
“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宣传 , 不少人都被打动 , 没几日 , 300多亩的土地就流转了出来 , 村民们也都摇身一变成了股东 。 ”张广军说 , 在村“两委”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 殷巷村成功流转了近600亩土地 , 筹措了百余万元资金 , 招牌取自村中四棵古杨树的“四杨庄园”动工了 。
“过去种完玉米种小麦 , 地里有操不完的心 , 收入还得看天吃饭 。 ”村民张宗权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桃林 , 回忆起了过去的日子 。
张宗权作为庄园里的一名林果工人 , 他觉得 , 这两年自己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每年除了土地流转的钱 , 还有分红 。 我身体硬朗 , 还能再打份工 , 一年三收 , 虽然还是没有离开这片土地 , 但日子却过得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