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药|店长对接团长,两天内送进小区!第一医药线上线下联动破题买药难

疫情之下 , 供给、配送端人力运力紧张 , 如何买药成了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难题 。
4月18日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获悉 , 百联集团旗下的上海第一医药围绕“保基本刚需+供特药特需” , 对社区居民药品需求进行保供 。 根据患者病种配置基本药物目录 , 提供“基本保障+特殊用药”需求登记服务 。
很多老人有慢性病或者是基础疾病等 , 这些病症必须要靠药物维持 , 一旦出现断药的情况 , 后果很难想象 。 如果在平时 , 很多客户在平台买药的单出价都比较低 , 一单大概只能挣到五六块钱 , 但在疫情期间 , 这个价格就显得有些低 , 几乎没有骑手愿意去接这样的单子 。
上海第一医药一位人士告诉澎湃新闻 , 第一医药在新特药、慢病普药、日常用药、疫情防疫商品 , 四大板块力争做好保供工作 。
据介绍 , 新特药能够覆盖的疾病科室有:抗肿瘤 , 肝病 , 皮肤 , 风湿免疫 , 自身免疫疾病及罕见病等 , 能够满足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罕见病、重大慢性疾病等患者用药需求;慢病普药有心脑血管、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精神科等 , 能够满足对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长期用药服务需求;日常用药有感冒药 , 胃肠道 , 营养保健 , 皮肤用药 , 五官科 , 抗过敏药 , 儿科及妇科等;能够全面满足患者日常外伤处理、过敏、多发病的用药需求;疫情防疫商品则储备非常充足 , 能够满足公共环境防疫、单位复工复产防疫、家庭个人防疫等全方位的防疫需求 。
在配送上 , 上海第一医药方面表示 , “公司利用第一医药线上线下全平台的销售渠道 , 在疫情期间解决上海市民购药需求 , 目前第一医药拥有社会零售药房体系中最全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 线上渠道有自有平台‘药到家’ , 拥有及时达O2O模式(美团和饿了么)和中心仓B2C模式(天猫、京东、拼多多) 。 ”
“线下渠道在营门店有34家 , 分布在全市11个区 , 从4月17日起对重点服务区域 , 以大仓为配送中心仓 , 全市设置三个服务中心店 , 做到黄浦区、徐汇区、虹口区以及崇明区的全区域覆盖服务 。 其他各区恢复经营的门店将做好3公里半径的社区居民服务 , ”上述人士表示 。
据了解 , 服务渠道上 , 第一医药将开启“线上线下+医保支付”的模式全面满足市民购药需求 。 线上线下 , 即充分发挥百联自有平台优势 , i百联是此次疫情期间第一医药承接上海市民用药需求的统一对接平台 。 市民可在i百联app“药到家”平台上完成药品下单 , 由第一医药大仓进行集单配送到小区 , 再由小区“团长”完成分发 。 针对封闭小区内需要医保支付的市民 , 由医保门店对接社区志愿者 , 或建议由志愿者直接到药店购药;在个别特殊紧急情况下 , 门店店员上门对接订单配送以及收还医保卡事宜 。
上述上海第一医药人士还告诉澎湃新闻 , “在服务方式上 , 第一医药也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来有效服务 , 比如 , 由门店店长牵头 , 与门店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联系 , 指定1名店员作为1个小区的专属服务人员开展药事和健康服务 , 计划一个店员负责10个小区 , 每个小区发展一个团长作为小区药品的对接人 , 小区团长负责本小区居民在‘药到家’平台上自费购药的操作指导以及医保卡购药的的相关材料的收集工作;也可以店长、店员通过社群等工具 , 通过基本病种和基本目录药品、非药品的线上展示 , 远程为小区居民开展药事服务、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并通过药到家接单 , 实现宅家服务、供药不间断;亦可以通过专属管家电话 , 针对老年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 以较为传统的销售方式满足老年患者用药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