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减糖时代 如何科学减糖?

中国|全民减糖时代 如何科学减糖?
文章图片

随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 , 减糖正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 , 也是全球食品生产和消费发展的重要趋势 。 围绕“减糖”这一热点话题 , 4月22日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五道口食品沙龙·‘三减’之减糖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 , 多位权威机构的权威专家与主流媒体就减糖领域学术前沿与动态 , 以及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 。
全民落实“三减”生活 ,
减糖消费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 ,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是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 , “三减(减糖、减油、减盐)”是基于安全与健康的具体措施 , 既是食品安全的深化和提升 , 也是加强对影响健康因素的管控 , 是在食品消费领域落实“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 。
特别是近些年 ,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糖消费大国 , 由此导致的国民健康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 , 近年来 , 糖的摄入与不良健康效应的关系备受关注 , 有研究结果显示 , 糖摄入多与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研究院石文惠也介绍了相关研究和实践 , 证明糖的危害多 。 例如 ,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过多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 , 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
也正因此 , 政府也积极引导全民减糖行动 。 从2016年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 正式提出开展“三减三健”行动 , 提倡“减盐、减油、减糖 , 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活动 , 2019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动” , 2021年完善了《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 积极促进全民健康生活 。
科学认知糖 , 聪明看待代糖
尽管减糖已是大势所趋 , 但依旧要理性对待“糖”消费 。
糖的摄入确实与健康息息相关 , 杨月欣指出 , 糖的摄入要在合理范围内 ,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控制和减少膳食中糖的摄入量 , 推荐在整个生命周期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膳食能量(TE)的10%以下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 , 中国人每天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 , 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
但减糖不是一刀切 。 杨月欣强调 , “糖是有双面性的 , 我们所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过量的糖摄入 。 ”她表示 , 人类对甜味的渴望无法消失 , 这时另外一种能够提供甜味的产品——代糖应运而生 , 即低/零卡甜味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对低/零卡甜味剂的定义是:能够赋予食物甜味但产生较少能量或不产生能量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 通俗来讲 , 就是一类具有较高甜度的物质 , 满足甜味的感受 , 基本无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剂 , 这也为需要减糖和控糖的人群带来了便利 。
对此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段盛林也有相同观点 。 他认为 , 食品不是药品 , 作为特定群体长期摄入的食品 , 一定要好吃、要美味 , 否则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 例如 , 怕肥胖、怕血糖高 ,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减掉蔗糖等传统糖 , 因此 , 无糖、低糖备受消费者关注 。 甜味剂主要是替代蔗糖 , 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与愉悦 。 “葡萄糖是快乐的使者” , 大多数人都喜欢甜味 , 但又希望控制糖分的摄入 , 因此使用非糖类甜味剂就成了重要选项 。 段院长还特别指出 , 高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主食摄入 , 通过低GI食品和全谷物食物 , 可以比较好地控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