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陪伴了几位肺癌患者后,一位肺癌家属给出的抗癌建议


本文作者:青色木
审稿专家:李治中 ,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科普作家
【肺癌|陪伴了几位肺癌患者后,一位肺癌家属给出的抗癌建议】
我是一名肺癌患者的家属 。 家里的几位肺癌患者 , 让我成为了一名专业家属 。
癌症作为一个与时间有关的病 , 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年龄都已偏大 , 绝大部分问题无法面对 , 医学等知识没有更新 。 作为患者的子女 , 需要我们和患者一起面对 。
问诊:
尽可能选择多学科协作
如果认真看一家肿瘤医院的科室设置 , 便会明白 , 哪怕是单一癌种的肿瘤治疗 , 也需要很多人通力合作 。
因为医疗信息更新太快 , 医生们自己也有互相学习的需求 , 每一个新病例 , 对医生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契机 , 最终也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不要小瞧了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意义 。 在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下 , 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误诊率 , 也让患者减少了等待时间 , 避免了不断转诊和重复检查 。
甚至有时候 , 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 , 患者不但患有肿瘤 , 还有其他疾病 。 这种情况 , 就连肿瘤医院的科室都不够用 , 也许你需要去求助综合性医院 。
确诊:
规范化诊断是最正确的
几乎所有癌症都需看到癌细胞 , 才能最终确诊 。 拿肺癌来说 , 不只有一张CT片就能确定 , 尽管“是否是恶性肿瘤”在有经验的医生那里已八九不离十 , 但只有病理科才能最终确认 。
确诊癌症除了常规诊断之外 , 要做的最后一件事 , 就是对癌细胞进行基因检测 。
在基因检测层面 , 大致要确定的是两件事:
● 看患者是否有基因突变 , EGFR、ALK等常见突变 , 如今已经有靶向药 , 不用住院 , 不用放化疗 , 回家每天吃片药就可以 。
● 看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 , 如果很高可直接用免疫类药物;如果不高 , 联合化疗等手段 , 这药还可以用 , 也能有1/3患者获得长于3年的生存 。
EGFR突变目前已经有了三代靶向药 , 对于突变情况比较理想的患者 , 多活3年不是梦 。
ALK突变患者至少有60%患者生存可超过5年 。
而PD-1/PD-L1单抗免疫治疗 , 则让很多晚期病人实现了临床意义上的治愈(晚期本身就意味着不可治愈) 。
治疗:
相信循证的选择
从欧美国家到东方国家 , 关于癌症治疗 , 都有一个叫“指南”的东西 。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 , 制定指南的都是最顶尖的癌症科学家和医生们 , 规范化的诊疗直接影响预后效果 。
还需要记住一个词 , 叫循证医学 。 这是医生根据大量证据基础上得出的理论 , 指导诊疗实践 。 如果有人跟你说 , 他那里有个偏方、独门秘籍 , 要慎重对待 。
因为 , 全世界最好的医生 , 会把最好的科学研究贡献到知识平台上 , 而不是只让一小部分人知道 。 人类学术发展至今 , “1+1>2”已经成为一种生态 。
不要相信偏方 , 首诊、治疗要找到一个规范的医院 , 专业的医生团队 , 全程规范化的治疗 ,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而一个让你感觉说到心坎里的、容易至极的“偏方”反而会耽误治疗 。
希望:
抗癌路上的一缕光
患癌确实很不幸 。 但从纵向的时代长河中来看 , 又是幸运的 。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抗癌手段进步最为飞速的年代 。
手术正变得对人体伤害更小 , 一次微创手术只需三个孔甚至单孔;化疗正在变得低毒高效;放疗正变得日渐精准 , 不但已开始替代手术 , 还在向“精准打击癌细胞”进步;靶向药方兴未艾 , 一代一代更新;免疫治疗一旦有效、长期有效 , 出现了大量幸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