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蓖麻,怎么就成了杀人无形的“生化武器”?

1978年的一个早上 , BBC的“名嘴”马尔可夫正像往常一样站在马路边等车时 , 忽然 , 他的右腿处像是被什么扎了一下 , 回头望去 , 原来是一位男士的雨伞“不小心”碰到了他 , 对方连忙施以微笑 , 并表达歉意 , 马尔可夫也没有当回事 。
到了单位 , 马尔可夫检查了自己被刺的地方 , 发现那里像被蚊子咬过一般起了个包 , 不过并不明显 , 而且身体也无大碍 , 马尔可夫又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去了 。 说到马尔可夫在BBC的工作 , 其实也比较简单:就是“吐槽”自己的祖国 。
马尔可夫是保加利亚人 , 而且还曾经是一名家喻户晓的作家 , 这位作家于1969年离开保加利亚到了伦敦 。 在那个充斥着冷战气氛的年代 , 马尔可夫到伦敦后立刻受到了重用 , 他在BBC的主要工作就是抨击保加利亚的政策以及制度 , 事无巨细 , 都在他的抨击范围之内 。 保加利亚对于这位“叛徒”是既愤怒又没有办法 , 毕竟 , 马尔可夫人已经在伦敦了 。
就在这天晚上 ,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的马尔可夫发起了高烧 , 随即又被送往了当地的医院治疗 , 医院诊断结果认为是中毒 , 但具体什么毒素还需进一步检查和确认 , 然而 , 马尔可夫并没有等到医院查出真正的原因 , 三天后 , 他因身体多个器官衰竭而死在了医院里 。
在随后的解剖中 , 法医在他当初被雨伞刺伤的地方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小的金属球(仅仅1.7㎜) 。 最终证实 , 金属小球中藏有蓖麻毒素 , 马尔可夫正是死于这种毒素之下 。
曾经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蓖麻,怎么就成了杀人无形的“生化武器”?】这就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雨伞谋杀案” , 马尔可夫死后 , 蓖麻毒素也被列入了潜在的生化武器行列之中 。
曾经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蓖麻,怎么就成了杀人无形的“生化武器”?
文章图片
蓖麻的种植历史非常地悠久 , 据传最早产于地中海一带 , 后来又传到东非和印度等地 , 再通过印度传入了我国境内 , 光在我国境内的种植历史就已经有1400多年了 。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 , 蓖麻还曾被人们广泛种植 。 蓖麻的出油率非常地高 , 可以达到45%左右 , 而榨出来的蓖麻油除了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之外 , 在生活中也起过很大作用 , 在上个世纪我们经济水平还不高的那个年代 , 很多地方就是使用蓖麻油来照明的 。
除了出油率高之外 , 蓖麻被广泛种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非常好活 , 在土地上随意撒上种子 , 就能生根发芽 , 而且其耐旱性非常强 , 正是因为如此 , 我国在那个经济困难的时代 , 就曾经掀起过一股蓖麻种植热潮 , 这也使得很多地方的农村里 , 随便一处空地上都可以见到蓖麻的踪迹 。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 国内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之后 , 人们才将目光又转回粮食种植 , 蓖麻种植量开始急剧下降 。
不过 , 工业上对蓖麻酸的需求量依然不小 , 在化工、纺织等多个领域仍在大量使用 。
曾经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蓖麻,怎么就成了杀人无形的“生化武器”?
文章图片
“雨伞谋杀案”后 , 蓖麻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 不过 , 这一次 , 它带着浓浓的杀意!
那么 , 好好的蓖麻是如何和“生化武器”扯上关系的呢?这一切 , 都源自蓖麻籽中的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 , 这两种都是剧烈的毒性物质 。 据说 , 蓖麻毒蛋白只需要七毫克就可以让一个成年人死亡 , 而产自于非洲的某种蓖麻籽 , 其毒素都不需要提炼 , 只需要两颗就可以让成年人丧命 。
根据对比推算 , 蓖麻毒素的毒性极强 , 甚至可以达到眼镜蛇毒的两倍以上 , 比普通的氰化物毒性要强上千倍 。 除此之外 , 蓖麻毒素的提炼工作还非常地简单 , 这也让蓖麻毒素成为了一种极易掌握而且应用广泛的暗杀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