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了糖尿病后 ,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 , 必须检测血糖波动水平 。
但天天往医院跑费时又费力 , 更多糖友选择在家自测血糖 。
为了控好血糖 , 自我监测很重要 , 如何才能做好监测呢?一天24小时内 , 哪个时间测血糖才是最准的?
文章图片
了解血糖的波动规律
首先要明确一点 , 那就是人体的血糖水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不是一成不变的 , 所以“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才是对的” , 这种说法才是错误的 。
血糖波动的规律 , 就像是一条有高峰、有低谷的曲线:
进餐前 , 血糖值比较低;
进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 , 血糖值达到高峰 , 此后又开始慢慢下降 ,
进餐后2小时 , 血液中的血糖已经消化利用得差不多了 , 血糖开始趋于平缓 。
文章图片
测血糖的4个黄金时间
根据血糖的波动规律 , 测血糖常在这4个时间点:
(1)空腹血糖
一般是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的血糖水平 。
注意:检查前不要停止使用降糖药 。 糖友无论是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 , 都不应该停药 。 检查空腹血糖时 , 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 。
(2)餐前血糖
并不等同于空腹血糖 。 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测定 , 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的监测 。
适用人群: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的人 , 例如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 。
文章图片
(3)餐后血糖(最重要)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的功能以及当餐进食、用药量是否合适 , 所以餐后2小时血糖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 正常情况下 , 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 , 餐后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
注意: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 , 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4.4~7.8毫摩尔/升 。
(4)睡前血糖
指21~22时的血糖值 , 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 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
文章图片
额外的2个时间点
此外 , 为了更好地监控病情 , 有时还需要测量这两个时间的血糖:
(1)夜间血糖
如果早餐前血糖高 , 是有必要测量夜间血糖 , 具体时间是凌晨4点 。
通过监测夜间血糖 , 可以了解高血糖发生在夜间还是凌晨 , 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黎明现象 , 还是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 又或者是因为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导致 。
(2)随机血糖
检测意义在于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 。
低血糖后机体中升糖激素马上释放 , 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 , 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 , 因此应立即测量 。 若测晚了 , 就难以反映出准确的病情状况 。
文章图片
每天都要测这么多次血糖吗?
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目标和方式 。
(1)根据治疗目标和实际状态来决定
如果血糖控制较差或病情危重时 , 则应每天监测4~7次(三餐餐前+三餐餐后2小时+睡前=7次) 。
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 , 则可放松至每周监测1~2天 , 每天4~7次 。
至于治疗目标是多少 , 每一位糖友都是不同的 , 具体来说要由主治医师决定 。 但总体上 , 大概分成三类 。
- 52岁大叔坚持晨跑控糖,半年后糖尿病离世,医生:简直是自毁胰岛
- 红薯是甲状腺结节的“推进器”?提醒:若想甲功恢复,3物要少碰
- 火腿容易炒碎?不要再直接下锅炒!加上这一步,火腿不粘锅不易碎
- 广东人都爱喝的“广东糖水”,比凉茶要清甜,孩子更容易接受
- 长寿|多项研究揭示:长寿的7大特征!只要有3个以上,多半会长命
- 南瓜|建议中老年人:从入夏开始,这种“碱性蔬菜”要舍得吃,轻松度夏
- 经络|体内有“结节”的人,5种“发物”要少吃,忍住不吃或能赢
- 谷氨酸钠|鸡精是“害人精”,比味精的危害还要大?不敢吃鸡精的人都看看吧
- 炸花生米时,切记不要直接下油锅炸!多加一步,鲜亮又酥脆
- 炒香干时,最好不要直接下锅炒,切好后放点它,香干又嫩又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