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血压患者,我能进行运动康复吗?”|世界高血压日

2022年5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高血压日” , 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
“我是高血压患者,我能进行运动康复吗?”|世界高血压日
文章图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生活条件改善 ,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增高 。 但有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 , 可是为什么慢性疾病越来越多呢?
以高血压为例 ,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 , 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却仅有11.0%[1] 。 也就是说 , 差不多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 9名高血压患者里面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只有1名!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高这么简单 , 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的狡猾之处在于初期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 , 而是通过日积月累蚕食心血管系统 , 等出现明显的症状时 , 往往已经积重难返 , 只好靠药物来救援 。 未雨绸缪 , 才能防患于未然 。
1
控制血压有哪些方法
定期测量血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 , 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测量血压并不难 , 但也是一件技术活 。 血压测量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 只有面面俱到 , 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
测量血压时 ,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房间安静 , 温度适宜 ,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进食和运动 , 保持坐姿并放松3~5分钟 。
如果怀疑自己血压不稳定 , 可以连续3~7天测量血压予以鉴别 。 而对于血压相对稳定的高血压患者 , 每个月至少要测1次 , 测量时需要在早晨和晚上各测量一次 。
第一次测量血压时需要分别测量左右上臂 , 以后则测量血压较高的一侧或非优势臂即可 。 只有精准的测量才能为后续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 。
说到治疗 ,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传统的药物治疗 , 二是饮食治疗 , 三是运动康复治疗 。 而运动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 未来 , 运动康复会在治疗高血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我是高血压患者,我能进行运动康复吗?”|世界高血压日
文章图片
2
坚持运动可改善血压
国家体育总局最新调查显示 , 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 , 20~69岁人群经常锻炼率仅为14.7%[2] , 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的40%经常锻炼人群目标的比例还有一定距离 。
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 , 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 同时 , 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不容乐观 , 这更加体现了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
长期科学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 让人神清气爽 ,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血压 。 高血压患者如果能够坚持合理的运动训练 , 以及控盐限酒、减体重 , 血压的稳定性也会大大增加 , 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降压药的服用数量和剂量 。
研究发现 , 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 因此 , 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 , 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 , 每周4~7天 , 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3] 。 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运动等 , 可以有氧运动为主 , 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
“我是高血压患者,我能进行运动康复吗?”|世界高血压日
文章图片
3
运动之前先做好评估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训练之前一定要接受全面的医学检查与康复功能评定 , 以确保患者是否适合于运动训练 , 以及确定适合哪种强度的运动项目训练 。 建议大于50岁男性、大于60岁女性在运动前进行心血管风险筛查初级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