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个区已实现社会面清零,新国博方舱医院:“大白”继续坚守,最高龄患者103岁

上海16个区已实现社会面清零,新国博方舱医院:“大白”继续坚守,最高龄患者103岁
文章图片
今天 , 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 在新国博方舱医院 , 仁济医院管理组已坚守50余天 , 也与外省市援沪医疗队并肩作战了40余天 。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医疗救治团队还在坚守着 。
从武汉雷神山到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 , 坚守中还有特别的相遇 。 2020年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 如今的新国博方舱医院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表示 , “正是全国戮力同心 , 大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
一面“旗”缘 , 一生战友
4月初 , 新国博方舱医院仁济护理部管理组成员董啸男在W1舱每日舱内巡视时看到一面特别的旗帜——武汉雷神山医院援沪医疗队队旗 。 这面旗帜勾起董啸男的回忆 。
董啸男是仁济医院的一名护士 , 2020年2月19日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赴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ICU病区支援 , 如今在新国博方舱医院作为护理部管理组成员 。 出于好奇 , 董啸男向湖北援沪医疗队打听旗子的来由 。
原来 , 湖北医疗队中有中南医院的医护 , 而雷神山医院正是以中南医院为母体 。 方燕红是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 当年是雷神山医院护理管理团队成员 , 负责与各省市援鄂医疗队的对接、协调工作 , 如今作为一线护士长参加援沪医疗队 , 来到新国博方舱医院 。
当年有1555名援雷神山 , 方燕红发现 , 新国博方舱医院仁济医院管理团队就有4名“老战友” 。 角色的互换 , 一面“旗”缘 , 一生战友 。
带着经验、队伍来“回馈”上海
方燕红关注到上海疫情是3月初 , 刷到“老战友”、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的朋友圈 , 看到上海空荡荡的马路 , 作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应急医疗队队员 , 方燕红内心五味杂陈 。
“曾经带着孩子以游客身份来过上海 , 看到了车水马龙的南浦大桥 , 弄堂的市井气息 。 而这次 , 看到南浦大桥没有车 , 外滩空无一人 , 和当年武汉一样 。 ”方燕红说 , “当时车上的医疗队员 , 都很沉默 , 没人说话 , 没人拍照 , 心情很沉重 。 我们知道疫情初期是至暗时刻 , 上海医疗队坚守到我们来 , 很不容易 。 我们湖北医疗队这次是带着经验、物资、救护车和训练有素的队伍来回馈上海 , 都是自愿报名的 , 目标只有一个:打赢上海疫情防疫阻击战 。 ”
到达新国博方舱医院的第一天 , 方燕红一天进了三次舱 。 “没见过这么大的方舱!我们医院在武汉接管过最大的方舱就1500张床位 。 新国博有着14000张床位!”
上海16个区已实现社会面清零,新国博方舱医院:“大白”继续坚守,最高龄患者103岁
文章图片
雷神山医院收治重症患者 , 患者数量少 , 但病情重 , 配备两个ICU 。 而新国博方舱医院以收治轻症、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 单个舱体就有1400余张床位 , 10个舱共14000余张床位 , 运行管理上的挑战截然不同 。 4月21日 , 新国博方舱还紧急开设2个方舱内定点医院 , 其中一个就在湖北援沪医疗队负责的W1舱内 , 设置床位960张 , 其中重点观察床位80张 , 收治年龄最大患者103岁 。
“待疫情结束 , 一定请仁济战友到武大看樱花!”
新国博方舱医院运营初期 , 为保证外省市援沪医疗队能快速平稳运行 , 仁济医院管理组通过网格化管理 , 与外省市医疗队做好对接 。 “外省市援沪医疗队有需要 , 确保第一时间能找到人!我们将5名护理部成员分别对接两个舱 , 24小时在线 , 每日向各医疗队征询意见和建议 , 形成工作日志 。 ”仁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