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半理中汤|《砂半理中汤》,5味药摆脱胃寒,改善胃凉、胃痛、胃胀、打嗝

砂半理中汤|《砂半理中汤》,5味药摆脱胃寒,改善胃凉、胃痛、胃胀、打嗝

文章图片

砂半理中汤|《砂半理中汤》,5味药摆脱胃寒,改善胃凉、胃痛、胃胀、打嗝

我们先来看一则 , 由杏林前辈宋孝志老师所创制的组方 。
组方为:清半夏 , 制香附 , 高良姜 , 炒枳壳 , 砂仁 。
组方虽说是由简简单单的五味药组成 , 但作用却不小 。 它能有效应对胃寒 , 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 其主要症状为胃脘部时有疼痛 , 胀满 , 反酸以及嗳气 , 在严重的时候 , 还可能会频繁的吐唾沫 。 疼痛时 , 还可能累及胸胁和背部 。

而且 , 症状在受寒或是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 , 抑或是在进食寒凉饮食、着凉就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
观其舌脉 , 一般多表现为舌质淡 , 苔薄白或是白腻 , 脉象一般表现为沉弦或是弦紧 。
这样介绍 , 可能不是很直观 。 接下来 , 我将用一则实例来说明一下 。 还记得有一次 , 一位十八九岁的患者 , 在家人的带领下 , 来到了老师的诊室 。

患者是什么情况呢?
听患者家人描述 , 患者白天和同伴外出玩了一整天 。 晚上九十点才回到家 , 也没在外面吃饭 。 回来后 , 看到厨房里还有剩饭剩菜 。 也没想着热一下 , 就直接开吃 。 结果 , 吃完没多久 , 胃就开始疼 。 刚开始家人以为是食物放变质了 , 可转念一想 , 也不对呀 , 下午的饭菜 , 天气也不是太热 , 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就变质了 。
由于患者疼痛难受 , 一直捂着肚子 。 家人就用热水瓶给患者捂着 , 患者几乎直不起腰 , 一直弓着腰捂着 。 只到第二天来到老师诊室 。
老师给患者诊完脉后 , 发现患者脉象弦紧 , 舌质淡红 , 舌苔也略显腻 。 于是老师就用到开篇所提到的配伍 。 其实 , 这则组方就是宋老先生所创的《砂半理中汤》 。

【砂半理中汤|《砂半理中汤》,5味药摆脱胃寒,改善胃凉、胃痛、胃胀、打嗝】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
其实 , 医案中的患者 , 其主要问题就在于寒邪凝滞中脘 , 从而导致的胃脘疼痛 。
寒邪侵袭胃脘 , 气血遇寒则凝 , 气血不通则痛 , 所以患者就会胃痛 。 中焦气机 , 会因寒邪凝滞而升降失常 , 所以就可能导致胃胀、嗳气、反酸 。 此外 , 寒邪令津液无法输布 , 于是就会聚泛于口腔 , 患者就会时不时的吐痰涎 。
说到底 , 这类患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 , 脾胃虚寒 , 后天之本太过薄弱 。 舌淡苔薄白或是白腻 。
舌淡:是因为气血不足 。
白腻:则是因为体内寒邪令水湿不化 。
脉象沉弦或是沉紧:则是体现痛症的这一特点 。
那么此时要如何应对?
首先 , 就需要散寒、理气、和胃、止痛 。
因此 , 方中以清半夏、香附、高良姜、炒枳壳、砂仁等配伍 , 就比较合理 。
其实 , 上述的解析 , 不过是对组方的简单解读 。 这个小配伍 , 还可以根据胃痛的不同病因 , 加以变化 。
就比如说 , 肝胃气痛的 , 就可以加香附12克 。 若是兼痰多咳嗽的 , 可以将清半夏增加到12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