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小伙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用ECMO“神器”打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董昊骞济南报道
近日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使用ECMO(体外膜氧和)救治了一名年仅31岁的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赵刚(化名) 。
6月7日凌晨 , 该院重症医护团队从管路预冲、连接、血管穿刺置管 , 到ECMO成功上机 , 用时不到1小时 , 就为患者搭建好了“生命的通路” 。
一门内外 , 生死之间 。 这里离死亡很近 , 也离重生不远 。 而给予患者希望、从不轻言放弃的 , 正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 。
31岁小伙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用ECMO“神器”打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文章图片
7日凌晨 , 参与ECMO救治的医护人员合影 。气道痉挛 , 31岁小伙生命危在旦夕
不足1岁就患上了哮喘 , 赵刚在31年的生涯中 , 很少能体会到畅快呼吸的滋味 。
“他小时候犯了病 , 我们就简单给他拿点药 , 后来他就自己服药 。 ”赵刚的家人说 ,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 , 30年来 , 赵刚的哮喘从未被规范治疗过 。
今年6月初 , 哮喘再次发作 。 赵刚仍旧和往常一样 , 以为自己用点药就能挺过去 , 却没想到 , 这一次发作差点丢掉了性命 。
6月5日下午 , 赵刚感觉呼吸非常困难 , 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对 , 立马将他送到了山东省立三院急诊 。 然而 , 经过一天的治疗 , 他的症状并未缓解 , 6日被收治到了ICU(重症医学科) 。
“刚到ICU时 , 他憋喘非常严重 , 根本躺不下 , 只能保持端坐位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姚艳粉介绍 , 为了尽快减轻赵刚的痛苦 , 他们立即给赵刚用上了无创机械通气及治疗哮喘的药物等 , 随着病情的进展 , 赵刚意识模糊 , 医护人员紧急为他插上了气管插管 , 可情况仍不容乐观 。
“他因为哮喘导致了气道痉挛 , 呼吸机根本送不进去气 。 ”当时 , 赵刚的心率和血压数值均不稳定 , 如果持续下去 , 很可能抢救不过来 。 生命监测仪器的报警声频频响起 ,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 病人的死亡率接近100%!
命悬一线间 , 姚艳粉和团队成员们经过缜密分析 , 认为唯有通过ECMO让患者的肺休息下来 , 才能争取到一线生的希望 。
“上ECMO吧!”姚艳粉立马安排值班医生与赵刚的家属谈话 。 经商讨 , 家属同意给赵刚使用ECMO , 争取最后的生机 。
31岁小伙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用ECMO“神器”打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文章图片
使用ECMO救治现场 。团队齐上阵 , 打了一场生命抢救仗
为了更好地救治 ,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全员上阵 。 6日23点 , 科主任姚艳粉紧急叫回了5名医生 , 全体医护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紧密配合 。
“从护士预冲管路开始 , 医生这边就开始准备消毒、铺单 , 同时准备穿刺的管子 。 ”她介绍 , 医生要同时在赵刚的颈内和股静脉置管穿刺2根管子 , 每根管子都需要2名医生同时操作 , “不能等上面的大夫穿刺完再接着穿刺下面的 , 因为管子很粗 , 里面容易形成血栓 , 因而必须同步 。 ”
置管结束后 , 第5名医生立马使用超声初步确认管路的位置 。 与此同时 , 护士将ECMO机器运行好 。
“置管没问题!”随着这声确认 , 机器正常运转了起来 。
这是一场成功的生命保卫战 。 此时 , 已是7日凌晨1点 。
“机器正常运转后 , 我们要确保它的转数、流量都没问题 。 ”姚艳粉说 , 赵刚在使用了ECMO仅几分钟后 , 呼吸就有了明显改善 。 经过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观察 , 确定他的症状逐渐好转后 , 才给予固定管路 。
在使用ECMO之前 , 赵刚动脉血里的二氧化碳分压持续超过了115mmHg , 而普通人体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仅为35-45mmHg 。 经过ECMO不到24小时的治疗 , 赵刚的二氧化碳分压值稳定在正常水平 , 而且他正在平稳恢复 , 二氧化碳潴留、严重低血氧症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 心率从最快的150次/min降到了90次/min , 血压也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