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骂是死者附近的兀鹫,却也是 30 万人活下来的希望( 五 )


那一刻 , 徐燕喜欢上的一个新词叫「平衡」 。
捐献 , 涉及到的是一个家庭的「生死观」和整个社会对死亡的认识 , 活着的人是否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 , 进而去寻找死亡的意义 , 找到死者与生者的平衡点 。
「在某些时刻 , 医生说 , 这个人没有救的价值了 , 只是时间问题 , 那感觉就是万丈深渊 , 非常糟糕 。
也许 , 对那家人来说 , 结束这件事算是一个平衡点 。 尽快地结束 , 让他们更好地开始新的生命 , 也许不是件坏事儿……
如果回过头来想想 , 人是会死的 , 每个人都会 , 可不可以为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事情 , 比如说把心脏捐给了另外一个人 , 那个人活了 , 你的亲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 你对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念想 。
知道亲人的心脏还在跳动 , 虽然她不再是我的亲人了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 这孕育着某种希望……」
经常有些时候 , 协调员与捐献者家属讨论死与生 , 同时也深深被捐献者家庭面对死生的坦荡所触动 。
有家属特别希望捐献心脏 , 觉得心脏还在这个世界上跳动着 , 就像亲人仍然活着 。
有家属希望平衡保留全尸与助人 , 于是 , 他们决定 , 捐出一个肾脏 。
有家属不捐角膜 , 因为死者的眼睛是那么漂亮 。
也有家属因为同样的原因希望捐出角膜 , 这样漂亮的眼睛要让它仍然能够留在这个世界上……
在清明刚过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早上 , 我见到邢磊 , 这是个80后男孩 , 是瑞金OPO的协调员 。
那一天 , 他正要陪昨晚手术的捐献者父母去殡仪馆办理后事 。 捐献者是与他几乎同龄的80后 , 独子 , 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
两周前 , 捐献者在公司例会上晕倒 , 急诊送至瑞金医院 , 诊断颅内出血 , 最终 , 因颅内出血至脑疝形成 , 死亡 。
去殡仪馆的车上 , 那位母亲看着一大早来接她的这位协调员 , 感叹「你们这代年轻人太辛苦了」 。
会觉得很可惜?
「平常心吧 。 看能够看的病 , 救能够救的人 , 帮能帮到的人 。 」邢磊说 , 他做过的每一个案例都记得很牢 ,
「在别人生命截止的那几天陪着他们 , 你没法忘记 。 」
致谢:感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 , 中国移植基金会提供信息;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怀瑞博士对该文提供的帮助
策划:z_popeye、徐卓君、lightningwing
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
参考文献:
1.《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指南》
2.《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余成普
3.《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 玛丽?罗琦
4.《生命的馈赠》 , 格拉芙
出于捐献者隐私保护的原因 , 模糊处理了他们的各种身份信息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偶尔治愈(to-cure-sometimes) , 授权丁香园转载发布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