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没老,脑子就开始忘事?或许是“早发性痴呆”在作祟

【来源:劳动观察】
人还没老,脑子就开始忘事?或许是“早发性痴呆”在作祟
文章图片
说起痴呆 , 大家总觉得是老年人的事 , 但认知障碍和痴呆 , 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 。
就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而言 , 约5%的患者会在65岁之前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发病 。 早发性痴呆 , 正悄悄威胁着中青年人的脑健康 。
人还没老,脑子就开始忘事?或许是“早发性痴呆”在作祟
文章图片
什么是早发性痴呆
早发性痴呆也称为青年起病型痴呆 , 是指在65岁之前发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 。 最常见的发病年龄约为50岁 , 少部分甚至在20-30岁就已发病 。 据估算 , 我国目前约有1100万痴呆患者 , 其中至少50万人为早发性痴呆 。
由于发病年龄相对较早 , 不少患者多还在工作、生活的活跃期 , 老人赡养、子女抚养、配偶关系、遗传等问题接踵而至 , 本人及亲属面临着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危机和家庭关系危机等多重难题 , 社会影响深远 。
总体而言 , 早发与晚发性痴呆患者脑内病理改变类似 。 然而 , 早发患者的认知衰退往往更快速、精神异常更突出、生活能力障碍更显著 。 研究发现 , 早发痴呆患者脑内的病理性变化 , 如弥漫性脑萎缩、广泛脑代谢降低、神经元纤维缠结等 , 较晚发者更为严重 。
遗传因素
已知三种基因:早老素蛋白1(PS1)、早老素蛋白2(PS2)、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与早发性痴呆有关 。
环境因素
如教育水平低、社会经济状况差、酗酒、心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 。
生活习惯
现代年轻人的一些生活习惯 , 如熬夜追剧、作息不规律、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 , 都会损伤认知功能 。
及早确诊至关重要
公众对于早发性痴呆认识严重不足 , 甚至在医务人员中也存在知识盲区 。
这类患者的起病症状常不典型 , 健忘/记忆损害较少见 , 精神异常、个性改变更多见 。 因此 , 早发性痴呆常被漏诊或误诊为激素水平紊乱、心境障碍等 。 据统计 , 早发性痴呆患者的确诊时间平均延迟1.6年 , 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支持 , 极大影响了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
人还没老,脑子就开始忘事?或许是“早发性痴呆”在作祟
文章图片
认知障碍年轻化了吗
近年来 , 医院的记忆障碍门诊的确见到不少年轻就诊者 , 且就诊人数有逐年增长的态势 。
其一 , 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 , 加之对认知障碍疾病知识的持续宣教 ,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自身的认知和思维问题 , 其中也包括中青年人群 。
其二 ,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脑力负荷重 , 不少年轻人的认知障碍 , 实质上是轻度焦虑、抑郁状态的躯体化投射 , 适当放松减压、心理疏导后 , 症状可逆 。 这有别于前文讲到的器质性早发痴呆 。
人还没老,脑子就开始忘事?或许是“早发性痴呆”在作祟】此外 ,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 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和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年龄越来越早 , 导致卒中年轻化;相应地 , 血管性认知障碍或血管性痴呆也更多地累及到年轻人 。 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迫在眉睫 。
怀疑认知障碍该怎么办
中青年人群若怀疑自己发生了认知障碍 , 不要讳疾忌医 , 也不要谈之色变 , 应及时到记忆障碍专科门诊就诊 。 通过规范、全面的检查 , 明确诊断 。
如为焦虑、抑郁、心境障碍导致的“假性痴呆” , 要调整心态 , 适时减压 , 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药物治疗 。
确诊为早发性痴呆的患者 , 应在正规医院接受长期系统化治疗 , 提早规划工作生活 , 同时 , 患者及亲属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遗传学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