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为什么感染新冠后,得带状疱疹的人变多了?( 三 )


一般来说 , 带状疱疹诊断很简单 。 医生们看到成条状分布的水疱 , “只要各科医生有执业医师资格 , 就会联想到这是否带状疱疹” 。 但假如患者病程早期先有疼痛 , 没有皮疹 , 则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 。
《专家共识》中写到 , 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 , 容易误诊为偏头痛、青光眼、中风等疾病 , 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 , 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胃穿孔等 。 唐帅见过一些患者胸疼 , 在急诊科拍了心电图、做了CT等一系列检查 , 排除冠心病、心梗、腹主动脉瘤等问题 , 怎么都查不出病因 , 直到一周多后长出了水疱 , 才到皮肤科确诊带状疱疹 。
诊断延误 , 对多数人的治疗影响不大 , 但可能会使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病程延长 , 甚至会增加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 常建民认为 , 需要对各个专科的医生进行带状疱疹的培训 , 让其更了解这一疾病 。 他解释说 , 带状疱疹一般是单侧疼痛 , 和其他疼痛不同 , 且有烧灼感或跳动感疼痛 , 并伴有麻木感 , 有经验的医生即使没看到皮疹 , 也能通过病人描述 , 联想到带状疱疹 。
2022年6月 , 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带状疱疹多学科全病程管理团队” , 由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12个科室的13位医生和药师组成 。 唐帅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一些带状疱疹早期难鉴别 , 无论是哪个科的医生 , 看到某个部位疼痛 , 至少要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 将其纳入诊断体系中 , 这也是团队成立的初衷之一 。
【带状疱疹|为什么感染新冠后,得带状疱疹的人变多了?】唐帅提到 , 国际上的诊疗标准是 , 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在疱好之后 , 持续1个月 , 就转为慢性疼痛 , 也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专家共识》提到 , 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 ~ 30% 。 专家介绍 , 皮疹长在前额、眼睛等特殊位置 , 或者年纪较大、治疗不及时的患者 , 更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 。 有人疼痛几个月 , 也有少数人的疼痛持续数年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通常 , 找到唐帅的患者 , 往往是吃了医生能开的各类药物 , 尝试了中医针灸、康复理疗等不同办法 , 都无法解决后遗神经痛 。 他所在科室会给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术 , 也就是将药物注射到被损伤的神经周围 , 去缓解神经的炎症 , 辅助神经的修复 。 更严重的患者 , 医生也会给患者尝试脉冲射频、神经电刺激等其他微创介入治疗 。 但在唐帅看来 , 多数得严重后遗神经痛的老人 , 治疗难度大 , 改善幅度不大 , 还有一些患者 , 无论怎么努力 , 用尽所有治疗办法 , 都无法让后遗神经痛彻底消失 。
常建民介绍说 , 带状疱疹发病前三天介入治疗 , 效果最佳 , 拖得时间越久 , 抗病毒药的效果打折 , 后遗神经痛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 因此他呼吁患者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 但多位医生提到 , 一些基层的医生诊断和用药不及时 , 会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黄金期 。 更重要的是 , 一些患者对带状疱疹认识不足 , 轻视了其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 带状疱疹是自限性疾病 , 理论上 , 不就医也可自愈 , 但临床上 , 中老年人自愈率低 。
2009年 , 美国一项针对公众对带状疱疹认识的全球调查显示 , 在22个国家与地区的8000多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 , 所有人都知道带状疱疹 , 但71%的人认为 , 自己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患带状疱疹 。 没有患病经验的人多数不知道 , 带状疱疹将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 。 该调查认为 , 没有得过带状疱疹经历的人 , 对带状疱疹相关发病率充满误解 , 全球需要提高人们对带状疱疹及其潜在长期并发症严重性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