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这些急救办法要牢记

每到气温升高、天气闷热的时候 , 全国各地时有溺水事故发生 。
6月4日下午 , 固原市西吉县2个小孩儿在河边玩耍不慎落水 , 群众报警 , 孩子有幸被大家救起 。
6月6日 , 河南光山县马畈镇 , 两名少年在一处矿坑形成的小湖旁失联 。 8日 , 两个孩子溺亡 , 遗体已找到 。
6月7日傍晚6时许 , 衡水市枣强县城新开街桥北侧的卫千渠 , 一个8岁左右的小女孩不慎落水 。 危急时刻 , 途经此处的七旬老人崔殿祥毫不犹豫地跳进渠中施救 。 小女孩幸运获救 。
6月9日13时32分 , 一名少年与同学一起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被水冲到河中 , 幸攀着河里的石头 , 身体已浸在湍急的河流中 , 后被赶到的民警合力救起 。
6月11日下午 , 重庆市磁器口嘉陵江处 , 三个十三四岁男孩在此游玩 。 当走到江边滩涂时 , 因降雨江水突然上涨 , 将滩涂包围成了“孤岛” 。 后被救援队安全救回 。
关于溺水定义
1、淹溺又称溺水 , 指是人淹没与浸润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 。 溺水的概念是指经历了与淹没与浸润于水有关的危难过程 , 需要进行现场生命支持或进行急救观察治疗的情况 。
警惕!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这些急救办法要牢记
文章图片
2、淹溺的严重情况为溺死 , 是一种“致死”性的事件 , 溺死通常描述溺水后24h内死亡患者 , 即溺水后在复苏现场、急诊科或医院内经历心脏停搏并复苏无效宣布死亡的溺水事件 。
3、淹溺性心脏停搏 , 是淹溺最严重的临床过程 , 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 , 发生呼吸停止和(或)心搏停止的临床急症 , 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 , 但可以预防 , 常于游泳、船只沉没、潜水、意外及自杀等情况下发生 。
干、湿性溺水定义
1、所谓干性溺水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和过度紧张 , 导致喉部痉挛不能正常呼吸继而产生缺氧 , 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 尤其小孩子、体质差的人、游泳初学者以及过敏性体质者 , 就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发生干性溺水 。
2、湿性溺水是指溺水的时间短 , 没有水被吸入肺内或者仅呛入很少的水 , 叫湿性溺水 。 溺水时间长 , 肺内吸入较多的水 。
淡水、海水溺水的对比
警惕!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这些急救办法要牢记
文章图片
溺水抢救时间
溺水急救 , 时间就是生命 。 从临床经验来看 , 5分钟内 , 进行及时有效救治 , 生还比例高达50%以上;6分钟后 , 死亡率直线上升;10分钟以上 , 脑死亡概率达到100% 。
警惕!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这些急救办法要牢记
文章图片
淹溺的临床表现
1、落水时间短者 , 或人体吸入水量2.2mL/kg时 , 可出现轻度缺氧现象 , 表现为口唇、四肢末端青紫 , 面部肿胀 , 四肢发硬 , 呼吸浅表 。 人体吸入水量在10mL/kg以上者则1min内即出现低血氧症 , 或落水时间长者 , 出现严重缺氧 。 2、表现为面色青紫 , 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 , 四肢冰冷 , 昏迷 , 瞳孔散大 , 呼吸、心搏停止 。 溺死者多呈面色青紫、两眼红肿 , 口腔、气管、胃及肺内有很多水泡沫 , 上腹部膨隆 , 皮肤肿胀 , 全身冰冷 。
警惕!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这些急救办法要牢记
文章图片
3、另有一种溺水者因落水后惊慌而迅速昏迷 , 或因冷水强烈刺激而引起喉头痉挛和声带关闭导致呼吸、心搏停止 , 虽肺内进水不多 , 亦可致死 。 喉头痉挛和声带关闭导致呼吸、心搏停止 , 虽肺内进水不多 , 亦可致死 。 心搏停止在先时称为心脏骤停 , 因心脏骤停发生的即刻心电表现绝大多数为心室纤颤 , 故称为室颤性心脏停搏;继发于呼吸停止的心脏停搏称为窒息性心脏停搏 。 心脏停搏即刻有四种心电表现 , 即心室颤动(VF)、无脉搏室速(VT)、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电静止(asystole) , 心脏停搏后 , 体循环几乎立即停止 , 数秒钟内意识丧失 , 意识丧失前后多有抽搐、青紫、口吐白沫等表现 , 称为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十余秒钟后出现叹息样呼吸 , 30~60s内呼吸停止;如果呼吸突然停止 , 一般在数分钟后意识丧失 , 心搏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