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肺结节”,是肺癌前兆?医生: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 二 )


03
随访观察
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肺结节有无可能自己吸收?哪些肺结节需要做手术呢?”在提问环节 , 现场有观众询问 。
“肺结节有可能自己吸收 。 ”王思桦回答道 , 体检查出肺结节后 , 随访观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 一般来说 , 结节越大 , 危险性越高 。
查出“肺结节”,是肺癌前兆?医生: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
文章图片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需要手术 。 ”王思桦解释 , 简单而言 , 病理学结果确诊恶性、PET/CT高度怀疑恶性或者CT有恶性征象且无远处转移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取决于肺结节的大小及影像学特征 。 对于没有完全钙化的肺结节(一般完全钙化的肺结节是良性的) , 如果直径在1cm以上 , 就有可能需要手术 。 但只有两个条件还不够 , 对于1cm以下且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肺结节此时建议患者先继续观察 , 当然这种观察并不是单纯的依赖时间 , 而是要继续采集患者的病史 , 定期检查 , 收集关于结节的更多信息 。
总之 , 如果对患者的肺结节评估为处于“高危状态” , 建议手术切除肺结节;反之 , 可以暂时不考虑手术 , 以观察为主 , 要观察多久 , 取决于结节的大小和性状 。
04
体检和低剂量高分辨率薄层CT
是早期发现肺癌的唯一有效方法
“目前 , 肺结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 ”王思桦表示 , 通过对流行病学的调查 , 认为其发病率增高与环境污染、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都有关 , 除了遗传因素无法抗拒外 , 其他是可避免的 , 特别是抽烟、油烟、尾气等要尽量避免 。
门诊很多患者非常焦虑 , 对检查结果不信任 , 频繁往返于各家医院检查 。 “我不推荐过于频繁的复查 。 ”王思桦教授强调 , 短期(1个月以内)CT检查 , 不会增加结节变化信息 , 但增加了不必要的辐射 。
另外 , 王思桦还提到 , 门诊中遇到过很多患者都很疑惑:“一旦通过随访发现是肺癌 , 到底应该找谁看?”他认为 , 最理想的应该是呼吸科、肿瘤内科、介入科、胸外科医生共同诊断 。 目前 , 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多学科门诊即可满足患者这一需求 。 肺癌患者只预约 , 一次就诊就有胸外科、肿瘤科、介入科 , 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同时会诊 。 这只“专科化”的多学科治疗团队 , 优势互补 , 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诊疗服务 。
王思桦提醒 , 市民应注意肺癌的筛查 , 体检和低剂量高分辨率薄层CT是早期发现肺癌的唯一有效方法 。 45岁以后建议每年体检一次 。 另外 , 90%以上的患者有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史 , 他建议40岁以上的市民 , 尤其有吸烟史、有家族史、有石棉及砷或辐射职业接触史、生活环境空气污染严重、长期在密闭环境工作的人群 , 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进行早期筛查 。
(武汉市爱卫办、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采访人员:王恺凝视频:赵怡然摄影:柯志刚制图:马晶晶整理:费吟梅)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