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吴孟超:善尽“人中人”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吴孟超(图片来源:北京科协)
吴孟超(1922—2021年) , 著名肝胆外科专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 , 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 , 主刀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肝癌中叶切除手术 , 创造了肝胆外科手术多项世界纪录 。 做治病救人的医生 , 为国家培养治病救人的医生 , 是他一生中最看重的事业 , 亲自带教了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学生超过了200多名 。 曾有人统计 , 国内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 80%是吴孟超的学生 , 或者是学生的学生 。
仁心仁术 , 治学严谨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在医生这个岗位上 , 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 。 ”也正是吴先生这一感悟 , 让他倍感医生责任重大 , 自己不但身体力行践行着医者大爱 , 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
他教导年轻人时常说:“德是第一位 , 术是第二位 。 ”“一个好医生 , 眼里看的是病 , 心里装的是人 。 ”“治疗时要为病人着想 , 不能总用贵的药 , 要能更便宜、更好地治愈病人 。 ”
为了将学生们快速成长起来 , 吴先生对他们非常严厉 , 从课题设计到手术器械耗材事无巨细 。 病例写得不详细要“挨骂” , 字迹潦草也要“挨骂” , 在手术台上没找准最佳状态更是避不开旁边指导的吴先生的训斥 , 但是学生都知道 , 这是恩师对自己的督促 , 饱含着恩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
在吴先生的提携和指导下 , 越来越多年轻人可以独挑重担 。 为了能带出更多地年轻人 , 即使是在90多岁的高龄 , 吴先生也坚持每周最少三台手术 , 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言传身教地带一把年轻人 , 让中国的肝脏外科 , 后继有人 。 “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 , 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 ”吴先生将自己一生宝贵的经历和理念 , 化为这句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 这也是吴先生一生最大的期望 。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吴孟超在日记中记下生前最后一台手术(图片来源:新华社)
参考文献
吴孟超的首批硕士研究生赶来送恩师最后一程:在他影响下我们做了一辈子医生[EB/OL].[2022-08-3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ATQBJT0055040N3.html.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徐祖耀:为人至真为师至尊为学至勤
科技界的大先生(下)
文章图片
徐祖耀
徐祖耀(1921—2017年) , 材料科学家、教育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我国研发形状记忆材料的先驱 , 材料热力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倡导人和执行者 。 徐先生率先在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相变研究 , 倡导先进高强度钢的研究 , 提出淬火-分配-回火新工艺 。 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 , 曾自诩:“我在科研中的快乐 , 是一般人一生都无法享受到的 。 ”
当然 , 徐先生最喜欢的另外一件事情便是教书育人 , 他认为“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 只有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 , 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 ”他潜心于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 , 培养了几代材料学家 , 且编著的《金属学原理》《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等十本著作深深影响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