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高血脂就得吃药?错!这3种情况,先别急着用药

发现高血脂就得吃药?错!这3种情况,先别急着用药

文章图片

发现高血脂就得吃药?错!这3种情况,先别急着用药

统计数据显示 , 在我国成年人中 , 有超过40%的人群都有血脂异常的问题 , 总胆固醇升高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 甘油三酯偏高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问题 , 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 都属于血脂异常的问题 。

如果我们在体检时发现了血脂指标的异常 , 是不是需要马上就得服用药物进行“高血脂”的治疗呢?这是很多朋友对于高血脂问题和合理用药的一种认知误区 。

之所以会出现高血脂问题 , 与我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 , 身体逐渐衰老脂质代谢能力下降等多种问题密切相关 , 而血脂异常的各种情况 , 也都多种多样 , 并不是所有的血脂异常 , 高血脂问题 , 都需要用马上用药来进行控制 , 对于那些升高或异常的高血脂问题 , 用药还是不用药 , 并不能单单看血脂指标水平 , 还应该结合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风险 , 结合风险情况以及血脂水平 , 考量是否需要用药的问题 , 今天的这篇科普 , 就来和大家聊一下高血脂是否需要用药的各种情况 。
想要弄清楚高血脂是否需要吃药的问题 ,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各项血脂指标出现异常代表的意义 , 结合最常见的血脂四项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反应人体血液中所含胆固醇(血脂)综合情况的一个指标 , 它是包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多种成分的总和 。 这个指标偏高 , 能够反映血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 但还应该结合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有人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 , 其实这种定义也是相对而言的 , 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时 , 它是转运人体脂质营养的主力军 , 不可或缺 , 而如果这个值超出正常范围(>3.4mmol/L) , 它就会成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因此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靶点 , 如果年龄超过40岁 , 这个值高于4.9mmol/L的人群 , 就可以评估为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超过10%的高风险人群 。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表征人体血脂代谢的初级产物的指标 , 其主要反映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粒的水平 , 因此 , 甘油三酯的水平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 甘油三酯升高 , 同样也会对血管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 同样应该积极的进行调控改善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转运多余的胆固醇回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 , 因此又被称为“好胆固醇” , 因此 , 相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反而是一种血脂异常的风险情况 。



除了上述的几个主要的血脂指标以外 , 发现自己有高血脂问题 , 是否需要用药 , 还应该结合血压情况(是否高血压) , 血糖情况(是否有糖尿病) , 肾功能情况(慢性肾病影响) , 体重指数(肥胖影响) , 以及年龄 , 性别 , 家族遗传史等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危或极高危风险的 , 血脂指标又无法通过生活调理干预控制到达标范围内的 , 这些情况 , 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用药来进行改善 , 而有一些情况 , 则是不一定非得要急着使用药物的情况 , 来为大家简单介绍3种 。
情况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 , 心血管风险评估中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