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饮食之趣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古人饮食之趣
文章图片
古人饮食之趣】古人吃饭那些事儿
龙丘雪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是一部深入解读古人饮食生活的图书 , 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吃文化”的发展、独有风味的名吃等 , 折射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地域的社会生活形态与时代风貌 。
养生 , 自离不开茶饮 。 根据各类养生文献的记载和实践证明 , 茶叶不但保健 , 还可以防治疾病 。 因此 , 在重养生的明清 , 喝茶成了一件讲究的大事 。
在这些个养生典籍里 , 提到饮茶 , 总会提到茶点 , 茶点既为果腹 , 更为呈味的载体 , 与茶搭配 , 对身体有所补益 。 比如 , 明人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在“养生部一”中 , 专门列条介绍了种茶果、种茶菜及其加工方法 , 茶果有栗肉、胡桃仁、榛仁、松仁、莲心、椰子、橄榄、芡实、菱实等 。 与之一同出现的 , 还有“茶菜” , 有芝麻、豆腐干、羊角豆、乳饼、龙须菜等 , 到后来 , 喝茶 , 竟可以摆成一桌非正式的宴席 。
喝茶 , 也不仅仅是解渴 , 更是文人的养生休闲交际 , 百姓的会客聊天消遣 。 因此 , 茶之于饮 , 点之于食 , 构成了主餐之外的零食饮料体系 。
其实明清的茶宴 , 并不是一蹴而成 , 喝茶吃点 , 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外延和发展变化的 。 早期的茶一般都是生煮饮 , 至少在魏晋南北朝之前 , 茶在长江以南 , 仅仅作为脱离了早期药用的一般饮料 , 还没有在宴会上流行 。
三国时期东吴的皇帝孙皓密使偷偷将茶汤放进韦曜的酒壶里以茶代酒 , 揭开了“以茶代酒”的序幕 , 但“偷偷”表明 , 宴席上主要还是饮酒 , 喝茶不是主流 , 也并非雅事 。 但到晋时《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吴兴太守陆纳招待谢安的宴会时 , 已经有“晋时谢安诣陆纳 , 纳无所供办 , 设茶果已” 。 陆纳没有用酒席 , 而是设置了茶宴 , 提供了茶果 , 茶宴渐渐也兴盛起来 。
茶果几乎是和茶宴同时出现 ,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 , 果品可以经过干制、蜜渍、盐渍、煎煮、蒸烤、发酵制成菜肴 , 蔬菜也可以通过腌渍、蒸煮、煎炒、煨制制成清淡的素食 。 以茶配果蔬的茶宴就这样渐渐形成了 。
到了唐宋 , 喝茶便成了一件讲究事儿 , 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 , 直接取用鲜叶煮饮开始流行 , 茶升级成了独立的饮料 , 不仅配茶果喝 , 还出现了很多一同食用的点心 。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