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毒、食毒、气毒、血毒、痰毒,一个奇效良方,横扫毒素清除积滞

寒毒、食毒、气毒、血毒、痰毒,一个奇效良方,横扫毒素清除积滞

文章图片

【寒毒、食毒、气毒、血毒、痰毒,一个奇效良方,横扫毒素清除积滞】寒毒、食毒、气毒、血毒、痰毒,一个奇效良方,横扫毒素清除积滞

自岐黄创医以来 , 医病之理 , 治病之方 , 日渐充盈 , 时至今日 , 纵观古今中医方剂 , 堪称恒河沙数 。 但却有一些奇妙的方剂 , 能够毫无征兆的突然走红 , 究其原因 , 还是在于临床实用 。 要知道 , 医学的存在 , 最重要的是临床实效 , 倘若没有过硬的功效 , 任凭你巧舌如簧、伶牙俐齿 , 终归也是宋江的军师——吴用(无用) 。

要说 , 中医历代方剂之奇妙 , 还真不少 , 比如被列入中医十大名方的方剂 , 自然也是奇妙不已的;又比如被誉为千古第一方的桂枝汤 , 依然是妙不可言的;还比如被称为“有病没病 , 防风通圣”的防风通圣散 , 依然是奇妙的紧 。 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 , 反而不是这些奇效良方 , 而是一个被称为“上屋不喊下屋喊”的五积散 。

五积散的奇妙之处在什么地方呢?诚如《汤头歌诀》中所说“五积散治五般积” 。 所谓五积 , 是指“寒积 , 食积 , 气积 , 血积 , 痰积” 。 其实这种路子跟后世医家所用的越鞠丸有点像 。 只不过 , 五积散与越鞠丸不是同时代的方药 , 也不是同医家的思路 , 虽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但却终有不分轩轾之别 。
说到五积散 , 一般都认为它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 , 但是据考证 , 它最早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全方由“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等中药组成 , 看上去药物组成有点杂乱 , 但是方内却包罗万象 。

清代名医张璐指出 , 五积散以平胃散打底 , 然后参以二陈汤 , 这样的意图是专主于“内伤生冷”;然后合桂枝、麻黄各半汤 , 去杏仁 , 但能“兼治外感寒邪”;再加四物汤去地黄 , 而加甘草干姜汤 , 堪称“治血中受寒之圣药” , 枳壳、桔梗、甘草三药“清气治嗽” , “白芷一味为都梁丸 , 专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 , 桂枝、茯苓、甘草、白术换成苍术 , 主要用来“涤饮散邪 , 使饮半从表散”;不仅如此 , 全方还暗藏“小半夏茯苓汤” , 可以让“未尽之饮乃从小便而驱之” 。 所以 , 清代名医喻嘉言 , 也感慨不已 , “数药相合 , 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 , 去痰、消痞、调经之方” 。
五积散是一个奇妙的方剂 , 而且方药配伍相对庞杂 , 因此历代医家对它的君臣佐使基本不关注 , 但是如果非要分它个君臣佐使来 , 也是能够分出来的 。 先来看看君药 , 五积散的君药有好几味 , 主要为麻黄、白芷、苍术、干姜和肉桂 , 主要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是为了解表、祛湿、温里和散寒的作用 。 臣药呢?也有好几味 , 主要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当归、芍药、川芎 , 起个什么作用呢?主要是为了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养血、调经等作用 。 佐药呢?比较少 , 桔梗、枳壳是也 , 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消痞、除满、调气 。 而使药 , 几乎众口一词的指定甘草 , 起到调诸药、和中气的作用 。

五积散的作用十分强大 , 可以说能够横扫寒、食、气、血、痰等积滞以及积滞所产生的毒素 , 是一个多功能的经典良方 , 诚如清代名医汪昂所说 , “一方统治多病” , 怪不得“上屋不喊下屋喊”的 。 这么好的良方 , 在现代的临床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 只是目前比较遗憾的是 , 暂时少有五积散的中成药 , 使用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