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痛彻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一刀下去痛彻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文章图片

|一刀下去痛彻心扉,麻醉下做包皮的小朋友疼不疼?

最近 , 手术室的护士小刘想给她姐姐家孩子做一个包皮手术 。 于是 , 找到麻醉科同事帮忙 。

张医生一看是同事的孩子 , 欣然答应 。
由于过于担心 , 小刘问了张医生好多问题 。 其中 , 就包括疼不疼的问题 。
常年在手术室的耳濡目染 , 她大致了解麻醉科用药情况 。 如果做全麻 , 一般要用到镇静药、镇痛药以及肌松药等 。

但她听张医生说只用一种“牛奶”的药之后 , 有点担心了起来 。 她在想:不用止疼药能行吗?
看到同事的担心 , 张医生并没有多想 。 因为他非常清楚的是 , 医护人员的担心就是多 。 这里面 , 可能与了解太多有关 。
就拿怕疼这方面 , 当医护人员躺在手术床上被做手术的时候 , 心理上的担心、肉体上的疼痛都比一般人明显 。
回到前面“牛奶”的话题:这里说的“牛奶” , 并非真的牛奶 , 而是指一种静脉麻醉药 。 这种药的外观 , 和牛奶非常像 。 由于其可控性非常好 , 深受广大麻醉医师喜爱 , 因此亲切称呼其“牛奶” 。
这种药的主要作用就是镇静 , 兼具一定的镇痛效果 。 但对于强烈的疼痛 , 还是要辅助专用的镇痛药的 。
面对小刘的疑问 , 张医生安慰道:不用担心啊 , 都干多少年了 , 还能让你家孩子遭罪呀?!
这时 ,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切包皮 , 只用镇静能行吗?
其实 , 从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 只要镇静程度足够 , 是能做下来这个手术的 。
说到这儿 , 就要说说疼痛的本质了:疼痛的科学定义 , 是人对不良刺激的一种不愉快体验 。
大家试想一下:在强大的镇静下 , 大脑已经分不清什么是“不愉快体验”了 , 谈何感知疼痛呢?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 , 大剂量镇静是有弊端的 。 比如 , 会导致呼吸抑制或者苏醒延迟 。 严重者 , 还可能导致大脑的永久损害 。

正因为如此 , 肌肉松弛剂问世了 。 可以说 , 肌松剂的一大历史贡献 , 就是让病人从过度的镇静中解脱出来 。
由于包皮手术时间短 , 不宜使用肌松 , 但张医生早已制定好了方案:注射静脉麻醉药之后 , 再让医生补一针局麻 。
这一针局麻药的意义非常大:
一方面 , 可以实现彻底阻断疼痛的作用 。 用了镇静药之后 , 虽然大脑感知不到疼痛了 , 但伤害性刺激是客观存在的 。
过度的伤害性刺激 , 可能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射 。 这种不良反射 , 可能引起机体很多负面影响 。 比如 , 消化道恢复延迟或者免疫力下降;
另一方面 , 可以在手术结束前减少麻醉药的注射 。 减少静脉麻醉药的总量 , 就意味着进入大脑的药量在减少 。
尽管目前的大样本研究显示麻药对3岁以上人群未见明显的脑损害 , 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 因为 , 随着研究的进展 , 说不准就给出不同的结论呢 。

另外 , 小孩的苏醒绝对是一个问题 , 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如果是大人做手术 , 手术结束的时候比较安静、可回答问题 , 一般认为是最佳效果;
但是 , 如果是小孩儿苏醒之后一声不吭 , 那就是大问题 。
有人问:难道还得大哭大闹吗?
确实是这样 。 小孩子醒来哭闹 , 表明孩子气道是安全的 , 循环也没问题 。 麻醉安全 , 首要的就是气道 , 其次就是循环 。 只要这两个系统正常 , 大概率不会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