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大闸蟹“豪宅”安度今夏高温 专家: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 申城品蟹最佳期或等霜降后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黄浦江大闸蟹“豪宅”安度今夏高温 专家: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 申城品蟹最佳期或等霜降后
文章图片
图说:养殖户从地笼里捞起大闸蟹新民晚报采访人员郜阳摄(下同)
“蟹呢?”清澈的池塘里 , 并未有想象中“青壳大将军”三三两两在水草上“冒泡”的场景 , 显得“过分安静”了 。
“这才是养蟹的好标准!”松江区昆秀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潘雷明看出了来人的不解 , “所谓‘种草不见草 , 养蟹不见蟹’ 。 ”
昨天(23日)是秋分 , 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 在上海松江、崇明、浦东等地的“江海21”大闸蟹养殖基地 , 养殖户开始为螃蟹站好最后一班“岗”:育肥 。
“沉住气” , 这是养殖户和专家不约而同说出的三个字 。 他们是指 , 上海地区的品蟹最佳期得等到霜降前后 。 而再强化培育10-15天 , 母蟹就可以爬上老饕们的餐桌;等西风起的时候 , 公蟹也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 届时 , 广大市民将品尝到黄满膏腴的优质大闸蟹 。
黄浦江大闸蟹“豪宅”安度今夏高温 专家: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 申城品蟹最佳期或等霜降后
文章图片
图说:大闸蟹目前已完成第五次蜕壳 , 正在最后育肥
“豪宅”度过高温“烤验”
这个夏天属实过分热了 , 上海超过35℃的高温天气近50天 , 连水里的中华绒螯蟹们也苦不堪言 。 要知道 , 气温一高 , 有些螃蟹就会被逼得往岸上跑 , 最终因为脱水活活热死;还有些则是病死的——高温导致水草腐烂 , 水中氨氮物质增加 , 细菌大量繁殖 , 免疫力下降的螃蟹就会染上疾病……
在昆秀水产养殖基地 , 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 “一亩蟹塘只放了500只蟹 , 加之存活率的影响 , 可以说一只大闸蟹的‘住宅面积’超过1.5个平方了 。 ”潘雷明告诉采访人员 , “还有水草也很关键 , 炎炎夏日 , 水面温度和池底温度可能相差5-6℃ , 靠的就是水草在调节 。 ”
潘雷明养殖的大闸蟹 , 是赫赫有名的“江海21” , 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 , 如今已累计在全国16个省区市养殖 , 年养殖面积约30万亩 。
黄浦江大闸蟹“豪宅”安度今夏高温 专家: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 申城品蟹最佳期或等霜降后
文章图片
图说: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展示“江海21”
黄浦江大闸蟹“豪宅”安度今夏高温 专家: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 申城品蟹最佳期或等霜降后】说话间 , 养殖户从地笼收起一筐蟹 。 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迫不及待捞起一只细细查看 , “真是螃蟹界的‘高富帅’啊 , 你看 , 青壳白肚 , 金爪黄毛 , 尤其是这‘大长腿’——第二步足长节末端达到或超过第一侧齿尖端 。 ”被捞上岸的大闸蟹试图“越狱” , 有只翻出了蟹桶 , 却似乎对高度估计不足 , 只能靠着有力的“大钳子”牢牢抓住桶壁 。
王成辉透露 , 随着上海市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第三轮工作的深度推进 , 上海市今年河蟹产业的“江海21”良种覆盖率在蟹种阶段达到15%左右 , 全市在成蟹阶段的覆盖率达70%以上 。
“通过现场巡视和蟹塘打样结果来看 , 罕见的高温 , 基本没有造成申城大闸蟹个体规格的影响 , 仍保持良好的态势 。 ”王春表示 。
“江海21”爬出富农路
潘雷明掐指算了算 ,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现在螃蟹已经完成第五次蜕壳了 , 通过育肥还能增长10%-15% 。 ”他介绍 , “这个过程 , 螃蟹会把蜕壳后身体里空的地方撑足 。 ”
潘雷明养螃蟹已有11年 。 由于上海大闸蟹从良种覆盖度、技术集成度、市场欢迎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最前列 。 昆泖松江黄浦江大闸蟹无论从品质、规格、售价等都能与阳澄湖大闸蟹比肩 。 每年到了成蟹销售季节 , 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往往因没有预定而空手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