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医圣张仲景经方药量究竟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二 )


。 对于汉代的斗、升、合的容量换算 , 目前已经达成共识 , 几乎没有争议 , 但是对于方寸匕的古今换算争议却较大 , 至今尚无一致意见 。
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专用量具 , 用它来抄取药末或者细小颗粒的中药 , 以堆满而不落为度 , 但是对于这个方寸匕的古今剂量换算却存在较大的争议 。 有医者通过自制1寸见方(2.3立方厘米) 容器称重草木类药末约5g , 滑石粉约9g , 代赭石粉约30g[3
;一方寸匕约等于现代的2.74毫升 , 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 , 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4
;也有医者通过实测发现 , 一方寸匕的重量 , 赤石脂平满13克 , 尖满14.7克;滑石平满9克 , 尖满10.35克;白芍平满8.25克 , 尖满9.75克;薏苡仁平满9克 , 尖满11.25克 , 半夏平满7.25克 , 尖满8克;桂枝平满4克 , 尖满4.2克[6
。 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类别的中药、不同的方寸匕量具进行换算的 。 不过对于一方寸匕的换算 , 还有两种意见也应引起重视 , 一种是一方寸匕 , 折合现代的5毫升[7
;另一种是《中药辞海》记载 , 一方寸匕合今6~9g[8


第三、权衡
对于权衡的应用 , 在中医临床中 , 运用的应当是最多的 , 但是汉代的权衡剂量与现代剂量的换算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迄今为止 , 仍然存在争议 。 汉代的重量单位主要分为粟、分、铢、两、斤、钧、石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按照《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载 , 大致为:12粟=1分 , 12分=1铢 , 24铢=1两 , 16两=1斤 , 30斤=1钧 , 4钧=1石 。 当然 , 在晋代晋朝在衡重单位铢和两之间增加了“分” , 其进制关系是:6铢=1分 , 4分=1两 , 铢和两之间仍然是二十四进制[9
。 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到的权衡剂量 , 大多为分、铢、两、斤 , 其中铢、两、斤的进制关系几乎没有争议 , 但是这个分 , 如何进制 , 究竟是汉制还是晋制 , 仍需考证 。
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中药的权衡重量 , 使用最为频繁的重量单位是两 , 也只有搞清楚张仲景时代的两如何与现代剂量换算 , 搞清楚这个 , 对现代以及后世医家使用经方具有重大意义 。 最初提出换算张仲景经方一两等于多少的是明代的李时珍 , 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 , “古之一两 , 今用一钱可也” 。 但是对于汉代的一两究竟折合现代多少克 , 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 有医者对汉代度衡量(重量)进行过统计 , 主要有一两合13.92克 , 一两合现代15.625克 , 一两合现代3克 , 一两合现代的1~2克 , 一两折合市制四钱 , 一两折合现代8克[10

也有医者认为汉代一两折合现代六钱 , 也就是18克[11
。 还有医者认为 , 张仲景所用古秤是现代秤的1/4 , 一两约等于现代的7.8克[12
。 除此之外 , 还有学者通过考证《汉书》发现 , 汉代还有一种黄金秤 , 秤黄金用此小秤 , 秤细小精细的东西 , 如中草药 , 大约也用此小秤 , 而这种黄金小秤一斤(釿)相当于现代的16.35克 , 一两相当于现代的1.02克[13
。 这样一综合 , 东汉的一两折算现代剂量 , 最小为1.02克 , 最大为18克 , 这中间还夹着2、3、7.8、8、13.92、15.625等不同的换算关系 , 真是不得不感叹 , “小本本上的方子羞答答 , 剂量太复杂”!

对于经方剂量换算中 , 关于“两”的换算 , 的确众说纷纭 , 但最主流的说法有两种 , 一种是李时珍所提的古之一两 , 折合现代的一钱(相当于3克) 。 而另一种是当代名医柯雪帆等根据“光和大司农铜权”(高7.6厘米 , 底径10厘米 , 重2996克)进行推算 , 东汉的1斤应折合为250克 , 1两折合为15.625克(或缩减为15.6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