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在跑路,普拉提馆占领CBD( 三 )




李强告诉《豹变》 , 目前有关普拉提训练的盈利模式一共有三种 。 除了做教练 , 有一定的经验后可以选择开普拉提馆成为老板 , 或者专做培训 , 教普拉提教练 , 再或者卖器械 。


开普拉提馆卖课是最普遍的变现方式 , 除了小琳报名的家庭式工作坊 , 不少普拉提训练品牌已经衍生出了比较完善的加盟体系 。 比如 , 李强经营的普拉提馆品牌来自上海 , 这家是其在北京的首家门店 。 品牌方面能够提供器械的货源 , 对于没有经营经验的老板 , 也会提供指导 , 加盟者也可以要求品牌方提供新的、系统的课程方案 。


而卖器械往往是针对馆内的高阶学员 。 “教练觉得你练得差不多了 , 后期再开发你比较困难了 , 就会推荐你买器械 。 ”李强说 。 事实上 , 普拉提器械比杠铃片和跑步机体积更小 , 且因为练习过程中全程保持在燃脂心率 , 燃脂效率可能比跑步更高 。 高效运动 , 正是普拉提客群的核心诉求之一 。 “大几千的器械 , 卖给客户会卖到一万五、六 。 ”李强说 , 不少普拉提馆卖器械的总体利润率能够达到50%以上 。


另一种商业模式则是普拉提培训 , 也就是“教教练” 。 目前国内外公认比较专业的普拉提培训课程是北极星和斯多特 , 培训周期比较长 , 费用也高 , 一整套课程的价格在5万块左右 。


而国内的培训课程则几乎是由更早一批入行的普拉提老师开设的 , 因为没有统一的资质认证 , 市场良莠不齐 。 小琳运气好 , 练了一年 , 肩周炎的老毛病再没犯过 。 碗碗记录了学员连续练习七天的变化 , 核心力量提高明显 。 但如果运气不好 , 无效锻炼是其次 , 还有运动损伤的可能 。


“为什么说这个市场乱 , 很多老师开发一个新器械 , 立刻搭配上新课程卖给教练 , 教练带回去给健身房 。 培训机构培训费挣了 , 器械也卖了 , 教练也把课卖给学员了 。 ”李强说 。


但这样被迅速生产出来的课程真的好吗?站在种类繁多的新器材面前 , 有一定健身基础的学员可能都无法识别 。 被人为垫高的认知门槛和难以统一的资质 , 一起催生了野蛮发展的市场 , 而这一切的成本 , 其实都被系数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


如果说一个新兴市场的崛起和膨胀必将伴随着短线玩家 , 或许更值得期待的 , 是风口落下之后仍然站在地上的普拉提馆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