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常喝酒、吃海鲜,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患痛风呢?这个习惯真的很普遍!

痛风|不常喝酒、吃海鲜,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患痛风呢?这个习惯真的很普遍!


高尿酸是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并称的“第四高” , 会直接导致痛风的发作 , 痛起来真的很要命 。
但为什么很多人不吃海鲜、不喝酒 , 尿酸还是降不下来 , 甚至有很多孩子得了痛风呢?
现代医学发现 , 摄入含糖的软饮料和富含果糖的水、果汁与痛风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
果糖是一种单糖 , 广泛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 , 在体内分解的过程中会促进嘌呤的合成 , 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
所以 , 我们防痛风时 , 如果把防的重点单纯放在减少摄入嘌呤上 , 而忽视了果糖 , 最后就会导致痛风依旧会反复发作 。
建议大家:
第一 , 每天食用水果要适量 , 千万不要把果汁当水喝 , 水果尽量别榨汁 , 尤其是鲜榨果汁 。

第二 , 尽量少喝甜品饮料 , 包括可乐、功能饮料等 , 一定不要把饮料当水喝 。
第三 , 芒果、荔枝、哈密瓜、西瓜、甜瓜等果糖含量很高的水果 , 痛风患者千万别吃太多 。
痛风患者跳过的“坑”远不止这些 , 常见的还有以下几个饮食误区:
01
误区一:
将动物蛋白等同于高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鸡鸭鱼肉等“荤菜”都是高嘌呤食物 , 对所有的动物蛋白都敬而远之 ,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
动物蛋白中海鲜和动物内脏属于高嘌呤食物 , 而一般的肉类属于中嘌呤食物 , 牛奶、蛋类却是低嘌呤食物 。 因此 , 不是所有动物蛋白都需要控制 。
动物蛋白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 , 同时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 , 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 。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 , 海鲜和动物内脏应该尽量避免 , 鸡鸭鱼肉等中嘌呤食物适当吃 , 牛奶(酸奶不行)和蛋类则可以放心吃 。
02
误区二:
将素菜等同于低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素菜嘌呤含量低 , 不会激发痛风 , 不需要特别限制 。 果蔬类的嘌呤含量与动物肝脏、海鲜、肉类等动物性食物相比 , 总体来说确实要低一些 , 但有些蔬菜并不属于低嘌呤食物 , 将素菜等同于低嘌呤食物 , 坚持“宜素不宜荤”的说法是片面的 。
痛风患者要控制菠菜、芦笋、紫菜、菌类、豆类及其制品等 , 控制含嘌呤较高的素菜类食物的摄入量 。 痛风急性发作期少吃或不吃 , 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即可 。
03
误区三:
喝汤比吃肉好
有些患者认为喝汤不会增加嘌呤的摄入 , 不易诱发痛风 。 而事实上嘌呤易溶于水 , 在烹饪过程中 , 大部分溶于汤中 , 因此各种肉汤、菌菇汤嘌呤含量极高 。
痛风患者应避免喝汤 , 尤其是肉汤、菌菇汤 。 烹饪方式上也有学问 , 在烹煮前 , 先把食物切成小块汆一汆 , 焯水后可减少食物中的嘌呤 。
04
误区四:
不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有些患者认为痛风的饮食原则就是要尽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 2019版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指出 , 痛风与长期高热量饮食密切相关 , 体重指数是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的 。
因此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痛风患者除了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外 , 更应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 。
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痛风患者 , 可在原每日摄入能量基础上减少10%~15% , 每月体重减少0.5~1公斤左右 , 逐渐使体重降至理想范围 。
在此期间 ,切忌减体重过快, 否则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
05
误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