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本文转自:云南红河发布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从弥勒市西二镇驾车出发
沿着山路一路往南行
伴着徐徐微风
沿途农田、果树与溪流
互相映衬的场景
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走过弯曲的山路
便来到了
弥勒市西二镇西龙村下辖的下树密沼村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下树密沼村新貌
西龙村 , 是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对口帮扶村 。 作为旧时西二镇卫生条件最差的村民小组 , “肮脏、无序、贫穷”一度成为下树密沼村的代名词 。 经过几年的帮扶和自身“造血” , 如今的下树密沼村 ,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下树密沼村新貌
下树密沼村的蜕变
得从红云红河人的帮扶
开始说起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打通村民“幸福路”
下树密沼村有农户100多户、村民400多人 , 是西龙村委会第二大的村民小组 。 下树密沼村村庄依山而建 , 从山顶到山脚高差很大 。
说起旧日的下树密沼村 , 该村村民小组长张自洪感慨颇多 。 “以前村里的土路还没硬化 , 雨季一来 , 土路就成了泥浆路 。 泥水夹杂着污水 , 从高处流下 , 汇集在村里地势最低的路上 , 人走上去 , 半截小腿便陷入泥中 。 ”
而这条路 , 又恰恰是村里的主路 。
那时 , 在每年持续4个月的雨季里 , 下树密沼村的村民只能在这条路上行走 , 并忍受着刺鼻的污水味道 。 “因为这股臭味 , 亲戚都不敢上门了 。 ”村民回忆道 。
得知情况后 , 2018年开始 , 红云红河集团为西二镇西龙村划拨帮扶资金400万元 , 用于20个项目的建设 , 下树密沼村的路面硬化便在其中 。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下树密沼村新貌
新修起来的水泥路干净平整 , 下树密沼村村民眼中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 大家心里的忧愁也解开了 , 心情越来越顺畅……“在项目帮扶下 ,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 下雨天再也不用穿胶靴 , 汽车也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 , 村里年龄大的老人走路更方便和安全了 。 路宽了、平了 , 我们的生活便利了 ,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 真得好好谢谢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红云红河集团的帮扶!”一度饱受“出行难”之苦的下树密沼村村民 , 看着眼前的水泥路 , 笑开了花 。
路修好了 , 人们对村里卫生环境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 “你看 , 我们村现在多美啊!接下来 , 村里还将建养殖专区 , 将村里的大牲口进行集中养殖 , 不让牲口走村民的入村路 , 相信以后村里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 ”西龙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尹国松说 。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筑就产业振兴路
在下树密沼村 , 每逢有红白事 , 村民们便会聚集在村民活动中心——一个钢结构、金属顶的大棚里有条不紊地操办各项事务 。
从“泥巴村”→“水果园”,弥勒下树密沼村“变形记”的背后,竟是……
文章图片
企业干部入村了解村民发展难题
西龙村类似的活动场所共有10个 , 由红河卷烟厂出资帮扶建盖 。 村子里逢红白事 , 或者要进行政策宣讲 , 都会选址在此 。
走到大棚一角 , 向外眺望 , 满目皆绿 。 当地村民称大棚外的山坡为“对门山” 。 很早之前 , 当地政府便禁止了进山捕猎 ,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无数飞鸟前来“定居” 。 久而久之 , 山坡的树林便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百鸟林” 。 山脚下 , 南盘江水静静流淌 , 河的两岸是村民栽种的葡萄园和玉米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