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各大医院门急诊跟着“热”,专家提醒:“一老一小”加强防护,警惕“高温病”

天气热各大医院门急诊跟着“热”,专家提醒:“一老一小”加强防护,警惕“高温病”
文章图片
连日来 , 上海持续开启“热浪模式” 。 高温炙烤下 , 各大医院的门急诊也跟着“热”了起来 。
医学专家提醒 , 炎炎夏日 , “一老一小”要加强防护 , 尤其要警惕“高温病”发病的滞后性 , 预计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 , 与之相关的就诊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
高血压患者需警惕血压波动 , 青壮年别“玩命运动”
高温天气对体弱的老年人影响尤为明显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毅告诉采访人员 , 近期 , 病人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 除了疫情期间积压的就诊需求 , 还与高温等有关 。
“目前来我们科室就诊的患者以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这四类疾病为主 。 ”张毅介绍 , 夏日气温较高 , 人体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 因此夏季是高血压患者药物调整比较集中的季节 。
医生提醒 , 夏季血压变动不可一概而论 , 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 不能凭个人感觉 , 减药剂量一定要由专科医生指导实施 , 否则可能引发血压反跳甚至产生心梗、脑梗、脑溢血等严重后果 。
高温来袭 , 需要加强防护意识的并非只有老年群体 , “热浪”也击倒了不少青壮年 。 “这段时间 , 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明显增多 。 甚至在一天晚上 , 同一个球场接连送来两名心梗患者 , 年龄在30岁上下 , 非常年轻 。 ”张毅提醒 , 炎炎夏日要适度运动 , 控制强度和节奏 , 察觉到不适就要停止 , “玩命运动”真的会要命 。
就医“暑期档”将开启 , 医院在服务供给上“做加法”
“恢复期要避免激烈或突然活动 , 注意均衡膳食 , 保证营养摄入 。 ”晚上8点 ,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专科门诊依旧灯火通明 , 小田手上的石膏被顺利拆除了 , 仔细听完医嘱 , 一家人这才安心走出诊室 。
入夏后 , 申城的儿科医院正逐步开启“暑期档” 。 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口腔科、骨科、普内科等热门科室通过“午间门诊”“夜门诊”“双休日门诊”等延时服务 , 满足患儿及家长的个性化就医需求 。
“骨科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夜门诊 , 主要提供患儿骨折石膏固定后复查及外伤清创换药服务 , 并指导开展患儿骨折后期的康复 。 ”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赵利华介绍 , 4月底以来 , 骨科团队每晚都会服务15-20名患儿 , “只要预约到当天的门诊 , 不论多晚 , 我们都会为患儿提供诊疗服务 。 ”
采访人员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了解到 , 目前医院日均门诊量约3000人次 , 总量虽没有明显上升 , 但眼科、皮肤科、五官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科室明显“热”了起来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沈国妹告诉采访人员 , 院方正计划推出暑期夜门诊 , 为家长提供更便捷的就诊服务 。
天气热各大医院门急诊跟着“热”,专家提醒:“一老一小”加强防护,警惕“高温病”
文章图片
沈国妹还特别提到一点 , 就诊数据显示 , 近来 ,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交叉感染的情况明显下降 。 “这与儿童及家长注重个人防护有关 , 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 , 交叉感染明显少了 。 ”她也呼吁大众坚持保持这些良好的健康习惯 , 为自己穿牢“防护衣” 。
梅雨季当心胃肠道疾病 , 就诊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正值梅雨季 , 上海虽少见雨水 , 但潮湿闷热依旧 , 这样的天气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 近期 , 医院的消化感染门诊里 , 上腹胀、消化不良的患者也多了不少 。
医生提醒 , 严重的消化不良会造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 由此增加肠源性感染风险 , 导致发热等病症 。 此外 , 出梅后就是盛夏 , 市民更要警惕食源性胃肠道感染 , 要关注食品安全 , 要明白冰箱不是“保险箱” , 冰箱里的细菌也会污染食物 , 要尽量选择新鲜食物、避免隔夜餐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