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老年抑郁寒流( 五 )


二三十年过去了 。 他近些年又偶尔发病 , 一部分是被久远的愧疚感缠绕着 , 孟和心里想 , 自己要是没有离开体制 , 退休金该是很高的 。
于他而言 , 来自外界的慰藉并没那么易于获得 。 老人之间的关系有一种特殊的脆弱 。 孟和加入过中学同学微信群 , 和大学同学微信群 , 现在全退群了 。 他说 , 中学群里有几个成功过的人 , 话里话外地“显摆” , 总是他们在说 , 普普通通的大多数沉默着 。 孟和的大学同学们见识更广一些 , 各自经历不同 , 线上线下 , 无休止地辩论社会时事 。 对于同样的一桩旧事 , 他们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 孟和逐渐与他们疏远了 。
他还会被往事中悲哀的部分包裹起来 , 想起那失败的一跃 , 感到自己对不起家人 , 也有人对不起他 。 于是 , 他还要回到当初的错愕之中 , 想说一句 , “我没有做错什么” 。
孟和说 , 他近些年在学习的是:“接受不可改变之事 。 ”
他有时候很羡慕一些年轻人 , 他们还有机会早些领教这些生活的道理 。 对于他来说 , “看太少了 , 太晚了” 。
看不见的老年抑郁寒流
文章图片
与死亡念头搏斗
七十多岁之后 , 孟和又几次爆发了抑郁症 , 大约两年一回 。 他形容自己抑郁的时候 , 脑袋里全是负面的想法 。 有时候 , 思绪的“引线”是做了个梦 , 梦到了一个过去的人 , 然后 , 他凭空找回了从前他们交往中遇到的矛盾 , 继而是难言的恐惧和焦虑——抑郁中的人 , 思维能力低下 。 孟和脑中放着个灰暗的、不合逻辑的、慢镜头的电影 。
现实中的他 , 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做 , 开着电视 , 但不看 。 几个月后 , 他又逐渐好转 。
孟和一直在进行药物治疗 , 吃久了药 , 对它们都很熟 。 药物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 他也一直监控着自己的情绪 。
李霞形容 , 抑郁症和高血压一样 , 只是一个平常的病 。 但是 , “高血压从哪里来?也是没有(明确)答案的 。 ”
根据不同的基因 , 不同的人患上高血压或抑郁症的概率不同 , 有一些遗传史的 , 到了比较脆弱的年龄 , 更需要注意 。 而无论禀赋怎么样 , 都应当早预防、早介入 。
抑郁的老年人 , 状态好一点的时候 , 可以自己对抗一度在心里扎根的负面念头 。
有一个老人来看李霞的门诊 , 申诉儿媳对自己不好 , 想到儿媳就生气 。 经过治疗 , 他后来又说 , 儿媳只是不会说话 。 “你看 , 她还给我买过一件衣服的 。 ”
一旦进入较为严重的抑郁症阶段 , 那扇“心门”的背后是自杀的念头 , 而且更难打开 。 有一些自杀倾向明显的老人住进老年科的病房 , 李霞仍然苦恼如何获取他们的信任 。 接受采访时 , 她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老太太——吞下过输液用的塑料小件 , 还把被单撕成过一条一条的 。 等到病房里的其他人都睡下 , 她才开始干这些事 。
医生问她为什么要这样 , 老人说“吃着玩的” 。 面对这样的病人 , 李霞也会感到无力:“怎么去救治她 , 她都不要信你 , 连一句实话都不说 , 想死也不告诉你 。 ”
她说 , 到了这一步 , 病人的想法很简单 。 他们想的是 , 告诉别人 , 他们不就要阻止自己去赴死吗?
那是几年以前的事 。 最近 , 老太太来找李霞复诊 , 病情变得比较稳定 , 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
李霞表示 , 通过对一些医院的观察 , 有的老年精神科病房存在一些病人不愿意出院的问题 , 医院里条件齐全 , 医保兜底 , 在一些地方 , 老年精神病科逐渐被经营成养老院一般 , 医护的工作能力久久得不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