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人是肾衰竭的高发人群,快来看看

血肌酐一查到了1600 , 当时就被科主任给扣下了 。 ”
两个实习生兴奋地讨论着今早的所见所闻 。
40岁的刘先生爷最近总感觉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还容易犯恶心 。 起初没当回事 , 以为只是人老了 , 身体除了毛病 , 一些正常的情况罢了 。
可是随着刘先生的症状越来越严重 , 老婆也一直说40岁正当年让他去检查一下 。 可没想到刘先生只是简单地做了个体检 , 结果还没等他拿到检查报告 , 医生就把他给扣下了 , 并且立马给他安排了住院 。
这把刘先生吓了一跳 , 询问一声后才知道:他的血肌酐已经达到1600 , 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水平 , 可能已经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 需要接受肾脏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
刘先生想不通 , 肾病不是一般都会水肿吗?他没有水肿怎么会得肾衰竭?
4类人是肾衰竭的高发人群,快来看看
文章图片
一、刘先生没有水肿 , 为何会确诊肾脏病?
确实 , 一般的肾脏病患者起初的症状都是水肿 。 但是刘先生已经到了肾衰竭期却还没出现水肿 ,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说说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 。
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较多 , 常见的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 , 但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失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致使水钠在体内潴留;大量蛋白质丢失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水分从血管内渗出 , 这就导致了水肿的问题 。
水钠潴留和水分跑进组织间隙是造成肾性水肿的基础 。 有些慢性肾脏损害 , 尽管肾组织破坏很重 , 但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更明显 , 此时即使肾小球滤过率已降得很低 , 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比肾小球滤过率更差 , 没有水钠潴留 , 病人就可以没有水肿或水肿很轻 。 这种情况下 , 若某一天患者出现了水肿的情况 , 则说明病情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了 。 这就是为何刘先生已经到了肾衰竭期 , 却没能出现水肿的原因 。
4类人是肾衰竭的高发人群,快来看看
文章图片
二、诊断肾脏病不能等症状 , 检查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 , 容易被人们忽视 , 等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 。 要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损害的进展 ,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
1、常见的肾脏检查方式
常用的肾脏病相关的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 , 必要时还需行肾穿刺活检协助诊断 。
首先谈谈尿常规 。 尿常规主要检查的是蛋白尿 , 正常情况下尿蛋白为阴性 , 若出现尿蛋白持续阳性 , 则提示可能是患了肾脏疾病 , 需要进一步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 确定尿蛋白每天的排出量 。
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 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最重要的参数是肾小球滤过率(GFR) , 指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出的血浆液体量 , 正常人为80~120ml/min 。 但由于GFR检查费用较高 , 临床上常用血清肌酐检测来作初步评估 。 血肌酐值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 。
B超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的大小、结构、皮质厚度 , 皮髓界限是否清晰 。 在临床上 , 肾脏B超通常用来协助诊断肾脏是否存在囊肿、积水、结石等异常病变 。
目前临床上诊断肾脏病 , 肾穿刺活检术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 用肾穿刺针取少许肾组织做病理检查 , 经过各种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 从而了解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 , 预测预后、指导治疗 。
2、肾功能评价指标
肾功能的评价临床上常使用三个指标:血尿酸、尿素氮和血肌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