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村而今换新颜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网
“晴天一身土 , 雨天一身泥”的穷山村 , 如今仰仗山清水秀吃上了“旅游饭”……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 , “单拐书记”李保玉用17年的时间带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 让昔日偏僻破旧的村庄变得远近闻名 。
昔日穷山村而今换新颜
文章图片
东仲都村过去是贫穷库区移民村 ,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 。 2004年 , 时任泗水县圣水峪镇人大常委会主任兼管区书记范宝贵找到李保玉 , 动员他回村当书记 。
当时 , 李保玉和妻子在泗水县城摸爬滚打十多年 , 开了4家工艺美术店 , 生意红火 , 早已置业安家 。 其间 , 他还承包果园 , 参与残疾人帮扶事业……在范宝贵眼里 , 这个拄着单拐的年轻人“身残志坚”、本事大 。
可回村的事 , 母亲不愿意 。 她劝李保玉不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 , 当村干部“得罪人” 。 抛下生意 , 舍下两个孩子 , 妻子自然也不愿意 。 可李保玉心意已决 , 反过来做工作:“我一直忘不了小时候 , 兄弟姐妹6个 。 能像别人一样撒点盐、泡个煎饼吃就很不错了 。 我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 , 我回去是报恩 。 ”
一边刚做好家人的工作 , 另一边质疑的声音跟着来了:“身体不济能干好工作吗?”听到这些话 , 李保玉不争辩 。
每天早晨5点半 , 只要不去镇上开会 , 风雨无阻 , 李保玉准时进村 。 他顺手买了早饭 , 带到村干部家里 。 吃完开始安排工作 , 等8点半上班的时候 , 大伙儿手里工作差不多都解决完了 。 慢慢地 , 村民知道这位拄着单拐的年轻人肯吃苦、耐得烦 , 碰到困难总爱找他唠唠 。
“路宽心宽 , 路直人直 。 ”李保玉上任第一件事——修路 。 村级道路2000多米 , 他自掏资金6万元完成硬化 。 之后争取贷款6万元 , 打水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 带领村民整理土地300亩 , 积极发展核桃和樱桃种植 。
昔日穷山村而今换新颜】转年村“两委”换届中 , 李保玉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 “老百姓提了问题 , 村干部要重视 , 尽量当场解决 , 不隔夜 。 老年人不管身边有没有孩子 , 干部要常去家里坐坐 , 看看情况 。 ”日复一日 , 李保玉从不把村民琐事当小事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从2017年起 , 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 , 李保玉带领村民转思路、搞产业、拉项目 。 3年后 , 伴随“阅湖尚儒研学游”正式投入运营 , 一个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文化传承、民宿美食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在东仲都村亮相 。 第一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 带动收入500余万元 。
17年往返于县城和村里 , 李保玉骑坏了4辆三轮车 , 摔过七八次 , 长期拄拐的身体添了新伤 。 但看到村里道路美了 , 乡亲们腰包鼓了、脸上笑容多了 , 这个山东汉子欣慰地笑了 。
2021年 , 东仲都村入选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 干了17年的村支书李保玉面临卸任 , 村民们不愿意 , 要挽留这个好书记 。
“应该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 。 ”李保玉说 , 东仲都村正是爬坡上坎的时候 , 总得培养年轻干部来“接茬” , 这两年自己还能提供一些帮助 。 接下来 , 他要发挥光和热 , 为困难群体作贡献 。
眼下 , 申请筹办“儒源爱心公益协会”是李保玉心里的头等大事 。 协会旨在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旅游观光、疗养、创业培训等公益服务 。 未来 , 他想在东仲都村发展这项“感恩”的事业 , 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和产业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