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6-10岁儿童近视增长最快,家长一定要了解远视储备( 二 )


盲区四——对低浓度阿托品的作用理解片面:要根据孩子眼睛情况考虑是否可以使用 , 以及使用浓度;
盲区五——孩子近视后家长漠不关心或过度焦虑:家长应相信科学 , 配合视光师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
现在正值暑假 , 孩子呆在家里难免会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 很多家长因此担心孩子近视或者近视情况加重 。 杨智宽教授提醒 , 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眼健康 , 注意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 , 一旦发现孩子有眼睛相关的症状 , 应及时带孩子就诊检查视力 , 及早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 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 , 1年至少2次 ,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 , 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 , 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 ”
15部门推动各学校和社会共同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采访人员从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 近三年来 ,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体育总局等15个部门联合推动各地区各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 采取一系列措施 , 取得阶段性成效 。
推动了各方落实责任
2018年 , 国务院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 方案明确了7个方面的责任 , 七方主体共同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任务 。 经过这些年的工作推进 , 基本形成了一个模式 , 就是“政府主导 , 部门协作 , 医技支撑 , 学校主体 , 学生中心 , 家庭协同 , 社会聚力”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国模式 。
健全了部门的协同机制
国家15个部门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席会议制度 , 研究出台政策 , 发起重大行动 , 加强资金支持 , 解决实际问题 , 特别是加强各级政府的考核 , 推动工作持续进展 。
实施了系列光明行动
推进各地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八项行动 , 强化了政策组合、责任组合、技术组合、力量组合 , 不断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综合防控体系 , 不断提升儿童近视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
开展了省级政府考核
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专项考核 , 考核指标是13项重点指标 , 考核的结果向国务院报告 , 并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 。
探索了有效的经验模式
支持全国180多家单位和地区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试点试验 。 推广示范省、试验区和试点县的好经验好做法 。
深化健康教育宣传
教育部分两批成立了310多名专家、家长 , 包括校长、局长共同参与的近视防控宣讲团 , 推进视力健康的知识宣传 , 深入校园、深入人心 。
加强专业队伍培养
支持全国高校设立400多个眼视光的专业点和学位点 ,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支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开展 。
全国各地近视矫正率逐步提升
乐健康|6-10岁儿童近视增长最快,家长一定要了解远视储备
文章图片
《白皮书》显示 , 2021年9-12月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同比呈下降趋势 , 全国各地近视矫正率逐步提升 , 同防同控、群防群控的近视防控良好氛围已形成 。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 , 2018年 , 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 到2019年下降到50.2% , 一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 。 2020年 , 近视率与2018年相比 , 下降了0.9个百分点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一项光明行动 , 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 特别是近视防控的八项行动 , 包括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户外锻炼、改善室内环境、增加光照、加强视力健康教育等 , 不仅对视力健康大有益处 , 而且对身心健康是很好的支撑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