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马上就要入伏 , 各地开启高温模式 , 大部分地区有30多度 , 河南已经达到40多度 。 这么热的天 , 不来块冰就对不住自己 。
我们用冰解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古代呢?大家知道 , 冰自古有之 , 但人工制冰却是近代才有的事 。 问题就出现了 , 古代的文献资料表明 , 夏天也有冰啊 。
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比如 , 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 , 就出现了一家叫做“香饮子”的店面与招牌 。 画中的“香饮子”就是冰镇的类似奶茶的饮品 。
另 , 《东京梦华录》中“州桥夜市”一节中就提及“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的这两种冰食 。 毫无疑问 , 这两种饮料里是加了冰水的 。
这说明 , 至少在宋朝 , 古人在春夏之季就已经用上冰了 。 事实上 , 古人夏季用冰的历史要久远得多 。
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早在周朝时 , 政府设置了一个叫“凌人”的官职 。 “凌人”的职责就是在冬天凿冰、藏冰 , 在春夏季节 , 就要开冰、出冰 , 然后用冰来冷藏食物和美酒等 。 在炎热的夏季 , 君王将冰取出赏赐给臣子、诸侯 。 这就是“颁冰” 。
“掌冰 。 正岁 。 十有二月 , 令斩冰 , 三其凌 。 春始治鉴 , 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 , 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 。 祭祀共冰鉴 , 宾客共冰 。 大丧共夷槃冰 。 夏 , 颁冰掌事 。 秋 , 刷 。 ”
由于冰块在运输途中会融化 , 所以凿冰必须是“三其凌” , 就是三倍于所需之冰的数量 , 这样才能保证冰的需求 。
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关于凌人“掌冰” , 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
第一 , 这天然的冰块从哪来的呢?
我们不得而知 。 不过 , 根据《左传》记载 , “凌人”凿冰不必等到冬日天寒地冻 , 从中原往北 , 冰可取自北方寒冷的地方 , 也可出自终年积雪的深山老林 。
可以想象 , 在北方的呼啸中 , 在蜿蜒的河道旁 , 在崎岖的山路上 , 凿冰之人挥汗如雨 , 按照规格、厚度来采冰运输 ,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
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第二 , 采来的冰是如何储存的呢?
自然是唤作“凌阴”的冰窖 。 上世纪70年代 , 考古工作者在秦都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姚家岗宫殿遗址的西部 , 发掘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凌阴遗址 。
姚家岗凌阴遗址在春秋时期是供秦宫殿内享用的大型地下冰窖 。 从遗址来看 , 当时的冰窖主要分为地下、地上两部分 。
地下为藏冰的窖穴 , 底部铺稻糠 , 窖口涂泥 , 冰上覆盖稻草 , 用来封闭隔热 。 窖穴还设有与外河相通的排水系统 , 用于排出过多的融水 。 地上建筑设施 , 四周有回廊 , 回廊两边有柱洞 , 其余地上的建筑已不可见 , 想来也是防暑隔温用的 。
姚家岗凌阴虽然制作比较粗糙 , 但的确可以有效储存冰块 。
宋朝人就喝上了冰镇“奶茶”,古代的冰从哪里来的?
文章图片
其实 , 在当时 , 不仅秦国人建冰窖 , 韩国等国家的人也在建 , 因为几乎同样的凌阴遗址也被发掘 。 可见 , 修建“凌阴”来保存是比较流行的做法 , 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清朝 , 甚至是民国时期 。
而在清代 , 冰窖又分成官窖和府窖 , 官窖由皇家御用 , 府窖王府设立 , 供给府内贵族用冰 。 据统计 , 清代时北京的冰窖最多时有21座 , 合计藏冰215700块 。 这个量还是比较大的 。
解决了大批量储冰的问题 ,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就是如何将大冰块小批量保存呢?毕竟 , 你不可能将拿出来的冰一下子都用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