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抑郁症】病因篇:谁是抑郁症的“幕后元凶”( 二 )


第二种是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本身的某种生物学因素有关 , 即躯体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或病理生化机制成为抑郁症发生的病因之一 , 例如通过定位诊断发现脑卒中后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脑部特定部位损害的特征 。
另外 , 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也是诱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 例如鸦片类物质(海洛因、吗啡)、中枢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致幻剂(仙人掌毒素)、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 。 酗酒者尤其需警惕 , 调查发现 , 超过50%的长期饮酒者存在抑郁障碍 。
药物方面 , 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降压药(如可乐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在达到常规治疗使用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症 , 或使原有的抑郁症加重 。
事实上 , 躯体疾病和抑郁症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不仅躯体疾病会诱发抑郁症 , 抑郁症也可促发躯体疾病 , 例如心肌梗塞、偏头痛等 。
重大生活事件形成认知偏见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 , 与社会环境、人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 一个人所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对环境压力的耐受程度以及相应采取的适应策略、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会直接影响抑郁症的发生 。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 住校、父母外出工作、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问题 。 另外 , 离异家庭、游戏成瘾、遭受过虐待或校园暴力、学习压力过大也是诱发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环境因素 。
“倘若在成长过程中 , 父母过分打压孩子、要求过于严厉 , 就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或‘完美人格’ ,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 力求尽善尽美、不允许失败 。 在这种背景下 , 每当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 , 或特定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有变化时 , 就易罹患抑郁症 。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李献云补充说 。
对于成年人而言 , 一些突发的重大变故如亲人离世、财产损失、失业 , 以及长期存在并且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关系不睦、工作困难等都是引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 并且这些问题越多且越严重 , 引发抑郁症的风险就越高 。
在社会结构方面 , 贫富差距、歧视、排挤、不公平的遭遇及无助等有时也容易使人抑郁 。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杨云龙表示 , “以女性抑郁症患者为例 , 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既有事业需要打拼 , 又要照顾好家庭、做好家务 , 从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 ”
老年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老年人一方面多病共患、生理机能减退 , 另一方面由于退休、独居或随子女迁居、同龄人离世易变得脆弱敏感、价值感缺失、孤独感加重 。 这些负性情绪如不及时调节 , 极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
整体而言 , 抑郁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不明 , 遗传、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均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 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原因跌进抑郁症的“黑洞” 。 但抑郁症患者的共性是他们最主要的自我感受都是异常消极的 。 而这种状态是一种“认知偏见” , 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大的难点 。
【【关注抑郁症】病因篇:谁是抑郁症的“幕后元凶”】《医学科学报》 (2023-07-14 第4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