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癌痛 。
癌痛发作的间隔和强度 , 会随着病情的推移而愈演愈烈 。 癌痛发作可以从一周一次到一天一次 , 再到持续疼痛 , 无休无止 。 除了持续痛还有爆发痛 。 有人说 , 持续痛很磨人 , 已经让人痛不欲生;而爆发痛像生孩子 , 痛得让人哭让人叫 , 让人疯魔 。 但生育 , 是希望的痛 。 癌痛 , 是绝望的痛 。
在中国 , 正忍受着这样痛楚的癌症患者 , 数以百万计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 , 占全球23.7% 。 而所有癌症类型的疼痛总患病率超过60% 。
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杰军 , 每天都与这样的癌症患者打着交道 , 一干就是近30年 。 退休后 , 他并未选择停下脚步 , 而是踏上了创业征程 。
他创办的铂桐医疗 , 对于患者来说也许是一个数字疗法赋能的疼痛诊疗服务平台 。 但在内心深处 , 这更像是王杰军医者使命的坚守与延续 。
以下是王杰军的讲述——
01.善医者
1992年 , 我博士毕业进入(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 当时第二军医大学的三个附属医院全都没有肿瘤科 , 非常值得关注 。 我就去和学校提案申请成立肿瘤科 。 那时候 , 上海其他医院已经有了肿瘤特色专科 , 我就想长征医院该做什么 。
我个人是消化内科出来的 , 所以就先选择了胃肠肿瘤 。 又在琢磨怎么做出差异化来 , 就在1994年选择了抗肿瘤血管形成这个方向 。 后来 , 团队在抗肿瘤血管形成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和临床 , 拿到很多国家重大专项 , 包括国家科技部的支撑项目、973项目等等 。
文章图片
王杰军教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 拍摄于2013年
在临床实践中我逐渐发现 , 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上关注抗肿瘤很多 , 却很少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 , 所以最后我选择聚焦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 。 我一直跟我们医生讲 , 肿瘤科医生治疗目标不是肿瘤 , 我们是治疗一个带肿瘤的人 。 如果用了某种治疗方案 , 患者的不良反应一塌糊涂 , 且花了不少钱 , 但疗效并不好 , 这其实并没有为患者带来任何获益 。
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才是我们的目标 。 而这之中 , 我们最力所能及的是控制患者疼痛 。
但中国从1990年开始推广癌痛的规范诊疗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我们的癌痛患者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诊疗 。 为此 , 2017年我们在中国成立了难治性癌痛专家组 , 探讨如何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解决癌痛这一难题 。
我们第一次定义了什么是难治性癌痛、发表了第一部专家共识、在全国开展了示范基地的建设 , 使更多医护人员懂得了疼痛不仅仅是药物 , 还有重要的多学科合作 , 这才是解决癌痛最正确的方式 。
我其实一直致力于在国内推广有效、规范的癌痛诊疗模式 。 2016年我退休以后 , 很多人邀请我去开肿瘤医院、肿瘤诊所等 。 但我说我还想做一件事 , 那就是利用我对医疗的理解让更多人获益 , 总觉得社会责任更大 。 一定要建立一个平台 , 帮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把我们的理念传播出去 , 让更多的人获益 。
另外 , 《中国疼痛防控与健康促进战略蓝皮书: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指出 ,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 , 且每年以1000万-20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 治疗上整体花费约5000亿元 。
中国不仅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要关注 , 对非癌症疼痛更值得关注 。 特别是我国老年化程度严重 , 老年人中慢性痛的发病率超过70% 。 在中国 , 慢性痛治疗是一个严重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 。
-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冬病夏治”大军,贴灸搭配成新宠
- 诸葛瑾打仗败多胜少,却当上了大将军,他为何深受孙权的信任?
- 抗战时,八路军半夜攻城,伪军连长想要抵抗时却发现,枪栓全没了
- 孔德成的出生轰动民国社会,省长亲自坐镇,产房24小时军队保护
- 金帐汗国桦皮书:俄罗斯出土的古代文物,讲述蒙古母亲送儿子参军的故事
- 金樱子|“散结冠军”找到了,不是木耳和香菇,没事吃点,结节或知难而退
- 高血压|妇科医生:hpv的“冠军”找到了,若你常吃,hpv连根拔起
- 符合这4点特征,你或是长寿“储备军”快来了解下
- 除了饮食,这2点也是长寿的禁卫军,看看吧
- 罗大伦博士,被誉为中医新生代领军人物,他送给女人3句修心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