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胃有关的这些误区该澄清了( 二 )


“胃癌年轻化”不仅是近年来医学上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 , 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 尽管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意识越来越强 , 但一些年轻人仍认为“胃癌”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 其实 , 胃癌是一个与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疾病 。 当代年轻人基本都存在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 这些都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 。
预防胃癌 , 年轻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遗传性因素 。 如果存在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患有胃癌 , 则自身得胃癌的概率将超过普通人群 , 比如拿破仑家族 , 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 , 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有胃癌 。 这部分人群在任何年龄段 , 都应该对腹部症状保持警惕 , 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 , 可以在无症状时 , 就制定好适当的定期体检计划 。
与胃有关的这些误区该澄清了】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 较多数据表明 , 胃癌发病率的下降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密切相关 。 因此 , 良好的饮食习惯 , 如坚持分餐制度等仍应继续保持 。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新增分餐制、公筷公勺内容 , 正是为了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传播 。 如已有家人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 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应该严格分餐 。 有感染的人群 , 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复查 , 尽可能避免出现耐药问题或根治以后的复发 。
总打饱嗝只是吃饱了的信号吗
饱嗝 , 专业称之为嗳气 。 “饱嗝”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也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 但嗳气跟打饱嗝又有一些不同 , 虽然都是从体内传出气体 , 但是打嗝的声音较响亮 , 且声音清晰 , 一般会连续几个 , 不受控制 。 嗳气声音并不明显 , 感觉像有一股气涌了上来 , 从喉咙中喷出 , 不会出现明显的声音 , 往往伴有酸腐味 。 要知道这两个症状是不同的 。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逆 , 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 , 其声长而缓 , 古代称为噫气 。 罗马标准中将嗳气分为:吞气症和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 偶尔嗳气是正常的现象 , 但是频繁嗳气可能是胃出现问题的表现 , 很多胃不好的人 , 会经常嗳气 。
嗳气是胃肠道紊乱导致的 , 常见于摄入了产气的食物或是源于吞气症(无意识地吞咽空气) 。 嗳气是人体减轻大多数恶心、胃灼热、消化不良和胃胀气等症状的一种应对方式 , 其核心问题是胃动力不足 。 而导致胃动力不足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 , 消化性溃疡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 。
因此 , 面对长期连续不断的打饱嗝现象 , 应当引起注意 , 可能是胃肠道出现了问题 。 首先要明确病因 。 如果是存在胃肠疾病 , 就需要系统规范治疗 , 治疗的关键是足疗程规范用药 。 如果不存在胃肠道疾病 , 那么主要以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缓解嗳气的症状 。 比如有些人吃饭或者喝东西的时候 , 总喜欢喝很烫的 , 吃饭喜欢趁热吃 , 食管怕热 , 若经常吃太热太烫的东西 , 它就容易出现问题 , 从而出现嗳气 。 这种情况出现问题引发的嗳气 , 往往还伴有反流的现象 。 肠道出现问题 , 也有可能引发嗳气 。 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缘故 , 肠道功能不好的人有肠道蠕动慢、便秘等问题 , 内部的菌群紊乱 , 容易在体内生成气体 , 频频出现嗳气的现象 。
因此 ,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 , 少吃寒凉的食物 ,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少吃油腻的食物 , 少吃太烫的食物 , 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 , 比如红薯、土豆、芋头等等 。 饮食要清淡 , 多吃蔬菜和水果 , 多吃粗粮 , 吃东西的时候速度要放慢 , 要先充分咀嚼食物 , 然后再下咽 。 一日三餐要规律 , 饮食调理好 , 消化系统就会好 , 嗳气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 吃饱饭之后散步 , 也是缓解嗳气的好方法 , 这样可以让食物更好地消化 , 肠胃也会变得更强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