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江城专家支招如何避免熬夜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曹洋
视频剪辑曹洋
通讯员万青王慧文
实习生邓星利
近日 , “警惕报复性熬夜成为社会病”的调查引发网友热议 。 调查显示 , 受访青年中65%入睡时间在23时以后 , 72%熬夜时会刷短视频 。 晚睡成为城市群体的常见问题 , “报复性熬夜”是显著特点之一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为此采访了江城专家 。
女大学生熬夜刷视频成常态
小周同学 , 今年23岁 , 每天基本要到凌晨2时才入睡 。 “白天上课 , 课后去图书馆自习 , 自习完还要忙兼职 , 一直忙到凌晨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 ”她表示 。
据她自述 , 睡前习惯刷短视频、看综艺节目 , 一看好几个小时 , “我知道熬夜不好 , 但只有睡前可以放松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小周同学说 , 自己应该算是“报复性熬夜” 。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江城专家支招如何避免熬夜
文章图片
朱春丽主任给患者检查(图片来源: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朱春丽介绍 , “报复性熬夜”是指白天过得不好或不满足 , 便想在夜晚找到补偿行为 , 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 。 和过往常见的熬夜行为不同 , “报复性熬夜”时 , 人们并不是有要事向夜晚借时间来完成 。 而是没事可做时 , 也要熬夜 。
“这种行为的心理学原因在于人们白天过于忙碌 , 对可支配时间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 便向夜晚寻求时间支配感 , 以减轻自己的焦虑 。 ”朱春丽表示 , “报复性熬夜”带给人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感受 , 营造“生活在自己控制之中”的满足感 , 但时间一长 , 生活状态又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 , 焦虑会进一步加重 , 人们再用更多熬夜来对抗焦虑 , 久而久之熬夜成瘾 , 即使意识到熬夜对身体不好 , 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早睡 , 也睡不着了 。
“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时 , 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这种缺憾 , 缓解焦虑 , 减轻内心的不安 。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曹丽伟认为 , 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报复性熬夜”的原因 。
专家支招 , 睡前放下电子产品
曹丽伟介绍道 , “报复性熬夜”会让第二天疲惫困倦 , 还会引导皮肤老化、黑眼圈、免疫力降低、内分泌紊乱 , 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猝死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 。 长此以往会造成慢性失眠 , 以后想睡都睡不着觉了 。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江城专家支招如何避免熬夜
文章图片
曹丽伟医生坐诊(图片来源: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江城专家支招如何避免熬夜】朱春丽指出 , 长期“报复性熬夜”带来的伤害和普通熬夜一样 , 例如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受损、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焦虑等 。 儿童及青少年熬夜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报复性熬夜”呢?曹丽伟建议 , 年轻人要提高睡眠质量 , 改掉“报复性熬夜”的不良习惯 。 首先白天工作或学习时有意识地“给自己放个假” , 休息一段时间来自我调节 , 可以跳一下健身操 , 点一顿丰富的下午茶 , 与同事聊天来增加白天的愉悦体验 。 其次将睡前必须要完成的事提前进行 , 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熬夜时间 。 再是尽量睡前放下电子产品 , 减少手机依赖感 。 如睡前看一集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 听一段精彩纷呈的相声 , 都会提高大脑的兴奋性 , 对入睡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