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孙伯镇土地托管播种面积发展到3万亩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农村劳动力不足 ,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 , 如何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形成适度规模 , 并能让农户普遍接受 , 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三农”新难题 。
而在肥城市有这样一个山区小镇:短短半年多时间 , 土地托管播种面积就从1000多亩蹿升至3万亩 , 服务农户从不足百户发展到七千多户 , 而且如此大的规模却仅由一家专业农业生产公司、50名成员管理耕作 。 走近孙伯镇 , 探寻零散耕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
肥城孙伯镇土地托管播种面积发展到3万亩
文章图片
最近雨水丰沛 , 地里的玉米该上化肥了 。 在往年 , 许多农民朋友此时已经计划着准备联系农业机械 , 购买所需的化肥各类农资 , 聘请工人开展玉米植保的重要环节 。 但对于孙伯镇莲花峪村村民蒋元国来说 , 他现在却没有这些顾虑 , 反而正忙着规划路线 , 计划着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 。
蒋元国家的8亩地如今已经不用自己亲自种 , 从2022年1月份起他就将土地流转给村合作社 , 村合作社将村内流转的所有农户的土地统一打包给孙伯镇农业专业联合社 , 由镇联合社与市属国企、专业农业托管第三方进行联合管理 , 农民只需要以土地入股在家当个“甩手掌柜” , 年底就能享受比种地收入还高的分红 。 在蒋元国心里有本明白账:全程农机作业、专业第三方直供农资托管种植 , 省力省心又挣钱 。
蒋元国种地方式的变化 , 见证了孙伯镇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 2021年 , 孙伯镇在组织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时 , 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 他们因为年龄大、身体有病、弯不下腰 , 却仍是忍着病痛在田间坚持操持农活 。 这种景象对在拥有7.2万亩耕地的孙伯镇屡见不鲜 , 进入2022年 , 孙伯镇党委下定决心 , 要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打开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
现在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 , 老年人种不了地 , 如何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这成了摆在镇党委面前的最大的难题 。 孙伯镇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 , 既把多年农技老专家 , 又把农业专业高校毕业生纳入专班 , 深入一线 , 反复分析 , 最终确定了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托管 , 全链条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新模式 。
以“镇联合社+村级合作社+市属国有集团+农业专业第三方运营公司+种粮大户+种粮散户”六方合作为切入点 , 引进肥城城资集团、鸣迅农业发展公司 , 以党建统领为指导方向 , 成立孙伯镇级联合社 , 纳入17个村级合作社 , 由村级合作社负责流转种粮大户和种粮散户土地 , 市属国企与村合作社签订用地协议 , 委托专业农业第三方公司统一种植管理销售 , 收益由国有集团与镇联合社、种粮大户等被托管方按照三七比例进行分红 , 全面形成从播种到收割的“一条龙”全程化专业服务 。
一颗玉米从种到收 , 涉及到购种、耕地、开沟、播种、施肥、植保、收割、晾晒、销售等十余个生产环节 , 种子、化肥、农资农具及时间成本 , 让自种自售的老百姓一亩地一年仅能获得不到1000元的纯收入 , 而选择以土地入股 , 采用村合作社统一经济 , 第三方全托管的老百姓 , 可享受“保底分红+盈利分红”模式 , 农户和村合作社享受保底分红 , 分别为每年800元/亩、100元/亩;夏收、秋收后核算收益 , 盈利部分村合作社先与第三方6:4分红 , 剩下的再与农户6:4分红 。 按照今年粮食价格1.5元/斤计算 , 预计村均集体增收12万元 , 农民户均增收3700元;对于选择双托管的自种散户 , 将土地托管给村合作社 , 村合作社整合后交由第三方提供半托管服务 , 收取服务费100元/亩 , 预计村均集体增收3.4万元 , 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而对于种粮大户而言 , 由村合作社具体协调 , 将种粮大户承包的土地纳入托管 , 第三方根据种粮大户需求 , 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存储、销售等不同环节的服务 , 实现亩均增收600元 。 增收部分种粮大户、村合作社、第三方8:1:1分红 , 预计村均集体增收4万元 。 同时 , 优选50亩以上成方连片的大户 , 打造5500亩“减垄增地指挥田” , 实现小麦增产260斤/亩 , 增收390元/亩 , 总增收214.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