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梳理 | 肾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汇总


一文梳理 | 肾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汇总
文章图片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 早期RCC常常因为症状不明显而被患者忽视 , 约1/4~1/3的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已经有转移 。 不伴随转移的晚期RC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85% , 而出现转移的晚期RCC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10% 。 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晚期RCC患者的综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 在近日召开的徐州市抗癌协会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会2021年会暨淮海泌尿肿瘤高峰论坛上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杭教授对RCC免疫治疗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 医脉通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
一文梳理 | 肾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汇总
文章图片
RCC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
RCC是最早使用免疫治疗的瘤种之一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干扰素已用于晚期RCC的治疗 。 随着2015年前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横空出世 , 免疫治疗在RCC领域迎来了新纪元 。 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晚期RCC患者的生存 。
一文梳理 | 肾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汇总
文章图片
晚期RCC免疫治疗的突破
一文梳理 | 肾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汇总
文章图片
2017年底 , Checkmate214研究显示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中高危转移性RCC的一线治疗 , 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总生存期(OS)方面均获得显著性差异 。 因此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治疗被各大指南推荐用于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MDC)评分为中高危晚期RC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
KEYNOTE-426研究是一项探索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 。 2019年ASCOGU会议上首次报告了KEYNOTE-426的研究结果 , 拉开了晚期肾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序幕 。 2021年ASCO年会上 , KEYNOTE-426研究更新了42.8个月的长期随访数据 。
结果显示 , 整体结果和既往报道一致 , 与舒尼替尼相比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可以显著改善整体人群的PFS、OS和ORR , 其中位OS达46个月 , ORR达60%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整体人群获益明显 , 但是IMDC分层人群数据却并不一致 。 结果显示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低危患者的PFS和OS未明显优于舒尼替尼 , 两组之间未拉开差距 。 对于中高危患者 , 联合治疗组获益明显 , 这提示我们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 尤其是一线治疗的患者 , 借助IMDC风险分层工具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药物选择并预判疗效 。
JAVELINRenal101研究是一项对比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晚期ccRCC一线治疗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 2018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结果显示 , 相比舒尼替尼 , avelumab+阿昔替尼联合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中位PFS(13.8个月vs8.4个月) 。 从ORR来看 , avelumab+阿西替尼联合方案相对于对照组的ORR更是翻倍(51.4%vs25.7%) 。 2021ASCOGU更新的数据显示 , 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在低/中危人群的OS与舒尼替尼相似;在IMDC高危人群中 , 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的OS优于舒尼替尼 。 在低危人群中 , 免疫联合治疗的PFS优于舒尼替尼 , 但OS没有差异 。
CheckMate9ER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对比舒尼替尼用于晚期ccRCC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0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的主要和次要终点均优于对照组舒尼替尼(PFS:HR0.51 , P<0.0001;OS:HR0.60 , P<0.0010;ORR:55.7%vs.27.1% , P<0.0001) 。 2021年ASCOGU会议上更新的结果显示 , 在整体人群和肉瘤样变人群中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疗效均优于舒尼替尼(mPFS:17个月vs.8.3个月;mOS:NRvs.29.5个月;ORR:54.8%vs.28.4%) 。 在肉瘤样变人群中 , 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n=34)对比舒尼替尼(n=41)的PFS、OS、ORR获益更明显(mPFS:10.3vs.4.2个月;mOS:NRvs.19.7个月;ORR:55.9%vs.22.0%)